張元干

張元干

宋代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人物生平

勤奮讀書 愛好詩詞
  張元干20歲時,到江西南昌向東湖徐師川先生請教詩詞句法,常與當?shù)卦娚缑液槠c、洪炎、蘇堅、向子諲(張元干的舅父)等唱和。22歲時又跟父親到汴京(今河南開封)入太學上舍生,學業(yè)和詩詞創(chuàng)作均大有長進,有名聲。作有《菩薩蠻》等詞,以清麗嫵秀的韻致,顯示出早年詞作格調(diào),獲得人們的稱贊。翌年張元干即釋褐入仕,任開德府(今河南濮陽縣)教授,授文林郎。隨后,張元干走上詩詞的創(chuàng)作道路和為國家抗擊金兵侵擾獻力。

協(xié)助李綱 抗擊金兵
  宋靖康元年(1126年)一月,李綱任親征行營使負責京都防務。張元干為行營屬官。金兵渡過黃河圍攻京都(今河南開封)。危急時刻李綱挺身而出,堅決抗金,力諫死守。張元干抗金激情澎湃,立即上《卻敵書》,投入李綱指揮的京都保衛(wèi)戰(zhàn)。張元干與李綱冒矢雨親臨城上指揮殺敵,打退金兵多次進攻。張元干回憶這次戰(zhàn)斗時說:“城守麾強弩,諸班果翕然。云梯攻正急,雨箭勇爭先。中夜飛雷炮,平明破火船。”可見戰(zhàn)斗何等激烈。金兵遭重大損失后,知李綱守城有備,于同年二月退兵,京都得解圍。為此,張元干寫《丙午春京城圍解口號》詩,歡呼勝利。詩中有“九廟安全日,三軍死守心。倘為襄漢幸,良復見于今”句,稱頌李綱及三軍“死守”京都的愛國之心。諷刺時相棄城逃跑之策。張元干是李綱的得力助手。同年六月,李綱因堅持抗金,反對割地求和,被權(quán)奸排擠出朝,張元干也被貶流落淮上。是年冬,金兵又攻打京都,京都淪陷,徽、欽二帝被俘,北宋王朝滅亡。張元干聞京都失守,憤切之極,作《感事四首》詩,表達悲憤之情,熱切希望投入抗敵復國。

義憤作詞 抒發(fā)情懷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宋康王趙構(gòu)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為高宗。宋高宗起用李綱為宰相,張元干被召回,官朝議大夫、將作少監(jiān)、充撫諭使。李綱為相后,積極改革弊政,充實國庫,整軍備戰(zhàn),主張北伐,反對遷都江南,堅決抵抗金兵侵擾。張元干積極配合李綱。但高宗信任的仍是賣國的主和派,執(zhí)意與金議和以求偏安一隅。他們打擊、排擠李綱,李綱僅任75天宰相就被罷免。建炎三年(1129年)秋,張元干目睹國勢日削,南宋王朝僅存江南一隅,義憤填膺,賦《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抒發(fā)了他收復中原的豪邁氣概和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并表達對李綱抗金斗爭的支持。張元干也遭朝廷奸臣之謗,幸汪藻援救得以免罪。紹興元年(1131年)春,江南戰(zhàn)火漸息,高宗帝定居臨安,無心收集失地,以求“茍安”,并任奸臣秦檜為參知政事,主戰(zhàn)派被排擠,仁人志士都不愿與其同流合污,只得退隱林泉,嘯傲山水。張元干也辭官回閩。紹興八年(1138年)冬,奸臣秦檜、孫近等籌劃與金議和、向金營納貢,李綱堅決反對,張元干聞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韻即事》詩,痛斥秦檜、孫近等主和賣國之權(quán)奸為“群羊”,表達自己請纓無路之悲憤。李綱在福州上疏反對朝廷議和賣國,張元干得知李綱上書事,又作《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抒發(fā)了“氣吞驕虜”的壯志和對權(quán)臣所謂“欲息干戈”的義憤,對李綱堅決主戰(zhàn)、反對議和的行動表示敬仰和支持,希望李綱東山再起,收復失地,重整朝綱,勸誡統(tǒng)治者要吸取前朝遺恨。詞寫得慷慨悲涼,感人至深,成為千古名篇。
  紹興十二年(1142年),樞密院編修官胡銓因過去曾上疏反對議和,并請斬奸臣秦檜、孫近等以謝天下,被奸臣誣陷,貶謫昭州(今廣西平樂),又遭秦檜等誣陷,再貶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監(jiān)廣州鹽倉。當時,胡銓在福唐(今福建福清)聞謫命,即由福唐出發(fā),經(jīng)福州時,張元干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作《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謫新州》為胡銓送行。詞中,張元干抒發(fā)了對胡銓被奸臣陷害而抱不平之情感,和對祖國河山遭受金兵踐踏的悲憤及對投降賣國者的憤怒,規(guī)勸和安慰胡銓要放眼看古往今來的國家大事,不能講恩怨私情。張元干此詞寫得慷慨悲壯,豪邁剛健,傳之甚廣。此事激怒了秦檜,張元干被抄家、逮捕入獄,削除名籍。秦檜的淫威沒有使張元干屈服,出獄后,作《罷秩后漫興》詞抒憤,以曠達之筆寫其無所畏懼之懷,并繼續(xù)抗擊金兵侵擾,反對議和賣國。年屆七十又作《隴頭泉》,他堅信“整頓乾坤,廓清宇宙,男兒此志會須伸?!北磉_他殺敵救國的強烈愿望和愛國精神。
  張元干為了配合李綱的抗金斗爭,廣交抗金志士,為抗金斗爭出力。他交有江子我、汪藻、鄧肅、辛炳、胡銓、翟汝文、王以寧等,都是主張抗擊金兵侵擾的名人。張元干與他們交朋友,暢談國事,寫詞唱和,激勵抗金情緒。他們在支持和配合以李綱為代表的主戰(zhàn)派抗擊金兵侵擾的斗爭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著作豐碩 流傳后世
  張元干博覽群書,文學修養(yǎng)很高,他能詩、能詞、能文,其著作有《蘆川歸來集》10卷、《蘆川詞》2卷,計180余首。內(nèi)容十分豐富,有寫景色,歌頌祖國的美麗江山;有抒發(fā)與朋友之間的交往和友情;有怒斥昏庸誤國的奸臣;有寫堅決抵抗金兵侵擾等情況,他的著作洋溢著愛國激情,深受人們稱贊。他尤長于詞,其作品中的二首《賀新郎》最為著名,被稱為壓卷之作,《四庫全書總目》說“其詞慷慨悲涼,數(shù)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他的詞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早年詞作,風格清新、婉麗;南渡以后豪放、悲壯,風節(jié)凜然。從詞的發(fā)展史看,張元干生活于兩宋之間,是一位承前啟后的詞作家,他繼承了蘇軾開創(chuàng)的豪放派的詞風,又經(jīng)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使詞的內(nèi)容更緊密地與抗擊金兵侵擾和反對議和賣國等相結(jié)合,使詞能反映時代、反映社會的重大主題,成為對國事發(fā)表見解和感觸的藝術(shù)手段。
  張元干的詞作,開拓了詞的境界,賦予詞以新的生命,開啟了南宋詞人的創(chuàng)作道路,其詞的題材和風格,對后來的辛棄疾詞派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不愧為宋代著名的愛國詞人。

張元干的詩文

  • 蕊香深處,逢上巳、生怕花飛紅雨。萬點胭脂遮翠袖,誰識黃昏凝佇。燒燭呈妝,傳杯繞檻,莫放春歸去。垂絲無語,見人渾似羞妒。修禊當日蘭亭,群賢弦管里,英姿如許。寶靨羅衣,應未有、許多陽臺神女。氣涌三山,醉聽五鼓,休更分今古。壺中天地,大家著意留住。

  • 桂魄分余暈,檀香破紫心。高鬟松綰鬢云侵。又被蘭膏香染、色沈沈。

    指印纖纖粉,釵橫隱隱金。更闌云雨鳳帷深。長是枕前不見、殢人尋。

  • 寶歷祥開飛練上,青冥萬里光。石城形勝,秦淮風景,威鳳來翔。臘余春色早,兆釣璜、賢佐興王。對熙旦,正格天同德,全魏分疆。

    熒煌。五云深處,化鈞獨運斗魁旁。繡裳龍尾,千官師表,萬事平章。景鐘文瑞世,醉尚方、難老金漿。慶垂芳??丛破灵g坐,象笏堆床。

  • 榕葉桄榔驛枕溪。海風吹斷瘴云低。薄寒初覺到征衣。

    歲晚可堪歸夢遠,愁深偏恨得書稀?;耐ト漳_又垂西。

  • 花陰如坐木蘭船。風露正娟娟。翠蓋匝庭芳影,青蛟平地飛涎。

    春撩狂興,香迷痛飲,中圣中賢。攜取一枝同夢,從他五夜如年。

  • 曲室明窗燭吐光。瓦爐灰暖炷瓢香。夜闌茗碗間飛觴。

    坐穩(wěn)蒲團憑棐幾,熏余紙帳掩梨床。個中風味更難忘。

  • 窗暗窗明昏又曉。百歲光陰,老去難重少。四十歸來猶賴早。浮名浮利都經(jīng)了。

    時把青銅閑自照。華發(fā)蒼顏,一任傍人笑。不會參禪并學道。但知心下無煩惱。

  • 亂山深處。雪擁溪橋路。曉日乍明催客去。驚起玉鴉翻樹。

    翠衾香暖檀灰。一枝想見疏梅。憑仗東風說與,畫眉人共春回。

  • 雨余翠袖瓊膚潤。一枝想像傷春困。老眼見花時。惜花心未衰。

    釀成誰與醉。應把流蘇綴。淚沁枕囊香。惱儂歸夢長。

  • 樓外夕陽明遠水。樓中人倚東風里。何事有情怨別離。低鬟背立君應知。

    東望云山君去路。斷腸迢迢盡愁處。明朝不忍見云山。從今休傍曲闌干。

張元干的名句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 王安石 黃庭堅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quán)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