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

韋莊

唐代

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謚文靖。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韋莊出身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為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其家族至韋莊時已衰,他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與溫庭筠齊名,并稱“溫韋”。為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

  咸通四年(863年),曾在昭義節(jié)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劉潼府中當差。

  乾符五年(878年),長安應試不利,更名為韋莊。

  廣明元年(880年)四十五歲,在長安應舉不第,正值黃巢軍攻入長安,遂陷于戰(zhàn)亂,與弟妹失散,至中和二年(882年)始離長安赴洛陽。

  中和三年(883年),入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周寶府中任職。

  光啟元年(885年),為赴寶雞“迎駕”卜居衢州。次年,出發(fā)前往寶雞,聽聞唐僖宗已到興元(今陜西漢中),亦尾隨而至。

  此后沿渭、黃河而返,在孟津上岸,原計劃由許昌東南方向經安徽直達潤州,不料七月間(桂花時)秦宗權攻占許州(今許昌),殺節(jié)度使鹿晏弘??磥泶寺凡煌ǎf莊改變了計劃沿黃河東去開封,打算從開封南下返回潤州(河南開封)。不幸此時潤州周寶后院起火,手下大將張郁醉酒后叛亂。在這種情形下,不宜返回浙西,只好又回到孟津。

  大約在光啟三年(887年)正月,許昌戰(zhàn)事已畢,韋莊再一次來到許昌,打算按原計劃由許昌走陸路返浙。又得知潤州周寶因府中將領劉浩叛亂,逃往常州。據之,周寶已經不能再行依附,潤州之事也無所牽掛,韋莊決定就此向北游歷。他先來到河清縣(今濟源),又到泌陽小住。

  韋莊由泌陽出發(fā),登上太行山,直達山西境內的天井關(今山西晉城縣南太行山頂)。

  約在同年三月,韋莊路過太行山貂黃嶺,從壺關開始向東行走。大約在四月份,途經林、輝州之間,打算從內黃縣出發(fā)經山東返回浙西。不想在此得知江南硝煙又起。韋莊索性由此向北,一路來到了正定(今石家莊)。再向北,又到古北口(今北京密云縣)長城。離開古北口,沿著長城一路向東,直達榆關(今山海關)。他以山海關為北游的拐點向西返回,至薊(今京)杭(杭州)大運河乘船返回南方。

  約同年秋,途經清河縣,在此上岸后得知,江南戰(zhàn)事已畢,決定就此返回浙西,遂經山東境內,直達徐州。在徐州稍作停留。

  光啟四年(888年)春,乘船沿中運河到達揚州,在此上岸稍歇。在客棧遇見一個見面熟的“餞客”,韋莊與他聊的很投機,從他的口中將揚州之戰(zhàn)做了詳細的了解,得知江南局勢仍然不穩(wěn),就打算向南躲避。他打算先到石頭城(南京)暫避一時。在石頭城小住期間,游覽了上元縣,即今南京市區(qū)臺城、蔣帝廟、長干里等地。后又沿江南下,經當涂縣,向東到了蘇州。再南下到湖州,繼續(xù)南下至富春,經桐廬縣,折向東到了紹興,再向東到寧波。由此向西,又到西施故里暨陽縣,再往西到了東陽。再往西,到婺州(今浙東金華)小住,由此返回卜居地衢州。

  龍紀元年(889年)冬,他從衢州出發(fā)到江西,在邊界處拜訪了居士楚公,下一站到了信州(今饒州)。此后又沿信江逆流而上到了饒州(今鄱陽縣),由此再向西北斜穿鄱陽湖到九江,尋訪至廬山東林寺。接下又來到了南昌,由南昌再向南到撫州,從撫州向西行再到宜春。在此,韋莊取消了向西北方向到長沙的行程,轉而向正西方向直接到了湘中即今湖南邵陽、婁底的交界處。此后又轉向東南到了耒陽,由耒陽再向東向南到了贛州,由贛州準備返回。接下來,從贛州往東到西江(今會昌),再由此北上到建昌(今南城縣)。

  大順二年(891年)秋,由建昌經信州(今上饒縣)返回衢州。

  景福元年(892年)秋,五十歲的韋莊準備長安應試。他從衢州出發(fā),經江西信州、鄱陽、九江到湖北境內。先到達黃石,后抵達齊安郡(今黃岡縣西北)。又經鄂州到夏口(今武漢)。

  景福二年(893年)正月,到了商南(今陜西商南縣)境內。經過長途跋涉,終于到達長安。不幸的是這次他又落榜了。韋莊聽從黃滔的建議,立刻動身去河東道去找鄭尚書。他出了潼關,乘船順黃河向東,在垣縣上岸,直奔絳州(今新絳)。又由此繼續(xù)北上到了平陵(今文水縣東二十五里),再渡過黃河到綏州(今陜西綏德)。離開綏州,韋莊乘船沿黃河邊向南直到潼關,返回長安。

暮年及第
  乾寧元年(894年),年近六十的韋莊終于得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草詔”的校書郎,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由于對時局中興的期望值不高,韋莊又開始為“著身”而早做打算。

出使西蜀
  乾寧三年(896年)春,韋莊先來到童年時居住過的下邽(今陜西渭南),隨后北上來到鄜州(今陜西富縣),輾轉來到了宜君縣。在此得到皇上詔令,才騎馬匆匆相別而去。原來,西川王建與東川顧彥暉相互攻擊,皇帝命令韋莊為判官,配合諫議大夫李詢奉使入蜀,前往勸說西川節(jié)度使王建與東川節(jié)度使顧彥暉和解。到蜀后,王建并不理會皇上的詔書,仍然大戰(zhàn)大敗顧彥暉,占據了兩川之地。對于韋莊來說,此次入蜀,卻得到了王建的賞識。王建很希望招韋莊至自己的幕下,可韋莊并沒有立即答應,仍在靜觀時局的變化。

  光化二年(899年),韋莊除左補闕。在此期間主要干了與政局無關,卻與歷史文化傳承相關的兩件事。其一,在歷史文化遺存上,與兄弟韋藹合作編著《又玄集》,集中收錄了“才子一百五十人,名詩三百首?!逼渲杏袐D女詩十九家,不但為詩集收錄女子詩開了先例,也給婦女對中華文化事業(yè)的奉獻作了充分的肯定;其二,是為雖未通過或參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歷史人物,如李賀、賈島、溫庭筠、陸龜蒙等十人奏請,追贈為進士名譽或贈官。在這個問題上的重要意義有三:首先是體現了韋莊對當時科舉中重試卷,輕能力弊病的糾正;其次是將選才僅以評判試卷為標準,擴大到與文化人能力相關的作品(當然包括質量兩方面)及社會影響上;其三,從選才目的上,由單方面為朝政負責,轉向兼顧為考生個人發(fā)展著想。

襄助王建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發(fā)動了宮廷政變,囚禁昭宗,假擬圣旨,立太子李裕為帝。聽到這個消息后,韋莊真的絕望了。其《贈云陽裴明府》:“已聞陳勝心降漢,誰為田橫國號齊?!保ㄌ餀M,秦末起義首領,不肯稱臣于漢)證明他已下了投靠王建的決心。王建非常高興,當即命他為掌書記。據《唐詩紀事》載:朝廷“尋召為起居舍人,(王)建表留之?!?/p>

  韋莊入蜀后,以保地方平安為已任。撫民方面,在任掌書記期間,有一個縣令擾民,韋莊上書于王建說:目前“正當凋瘵(?。┲?,好安凋瘵;勿使瘡痍之后,復作瘡痍?!奔床灰拱傩丈钛┥霞铀囊馑肌T诖吮鸟R亂的年月,難得還有人為民著想,一時間被傳為美談。王建就此而任用韋莊為起居舍人。

  在避免內戰(zhàn)方面,韋莊又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阻止了蜀皇以“思為祖上報仇”為名征討朱全忠,避免了發(fā)自于蜀內部的主動戰(zhàn)爭。如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昭宗被朱全忠所殺,“高祖(王建)頗內懷興復”,韋莊遂“以兵者大事,不可倉卒而行”進行勸阻。天祐三年(906年)韋莊被任以西蜀安撫使。

  二是識破了朱全忠欲吞并蜀的詭計,避免了來自外部藩鎮(zhèn)的被動戰(zhàn)爭?!傲海ㄖ烊遥屯ê酶咦妫ㄍ踅ǎ?,推高祖為兄”韋莊笑著說:“此神堯驕李密之意也(指李密投降李淵,后為李淵所殺一事)。”

  天佑四年(907年)三月,唐王朝正式壽終正寢,哀帝被迫將皇位“禪讓”給朱全忠,建國號梁,改元開平,以開封為國都,史稱后梁。韋莊聞訊后,本著維護一方安寧的原則,與諸位將領共同勸進王建說:“大王雖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謂天與不取也?!庇谑牵使倮裘癖姶罂奕旌?,擁戴王建即皇帝位。韋莊從此晉升左散騎侍,判中書門下事等官。據《十國春秋》蜀國:“凡開國制度,號令,刑政,禮樂,皆由莊所定?!边@一系列舉措使得蜀地在最小程度上減輕了戰(zhàn)亂之患,可謂功不可沒。次年韋莊被委任為宰相,蜀之開國制度多出其手,后終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武成三年(910年)八月,韋莊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七十五歲,謚號“文靖”。

韋莊的詩文

  • 一聲開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葛水霧中龍乍變,

    緱山煙外鶴初飛。鄒陽暖艷催花發(fā),太皞春光簇馬歸。

    回首便辭塵土世,彩云新換六銖衣。

  • 感君情重惜分離,送我殷勤酒滿卮。

    不是不能判酩酊,卻憂前路酒醒時。

  • 主人年少已能詩,更有松軒掛夕暉。芳草似袍連徑合,

    白云如鳥傍檐飛。但將竹葉消春恨,莫遣楊花上客衣。

    若有前山好煙雨,與君吟到暝鐘歸。

  • 鹿巾藜杖葛衣輕,雨歇池邊晚吹清。

    正是如今江上好,白鱗紅稻紫莼羹。

  • 洛岸秋晴夕照長,鳳樓龍闕倚清光。玉泉山凈云初散,

    金谷樹多風正涼。席上客知蓬島路,坐中寒有柏臺霜。

    多慚十載游梁士,卻伴賓鴻入帝鄉(xiāng)。

  • 寂寥門戶寡相親,日日頻來只有君。正喜琴尊長作伴,

    忽攜書劍遠辭群。傷心柳色離亭見,fW耳蟬聲故國聞。

    為報明年杏園客,與留絕艷待終軍。

  • 已向鴛行接雁行,便應雙拜紫薇郎。才聞闕下征書急,

    已覺回朝草詔忙。白馬似憐朱紱貴,彩衣遙惹御爐香。

    多慚十載游梁客,未換青襟侍素王。

  • 前年送我曲江西,紅杏園中醉似泥。今日逢君越溪上,

    杜鵑花發(fā)鷓鴣啼。來時舊里人誰在,別后滄波路幾迷。

    江畔玉樓多美酒,仲宣懷土莫凄凄。

  • 不見安期悔上樓,寂寥人對鷺鷥愁。

    蘆花雨急江煙暝,何處潺潺獨棹舟。

  • 主人西游去不歸,滿溪春雨長春薇。

    怪來馬上詩情好,印破青山白鷺飛。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 王安石 黃庭堅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