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lǐng)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主要成就

  柳宗元認為天下萬物的生長,都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北仨氻槕匀灰?guī)律,否則不僅徒勞無益,還會造成損害。

  柳宗元認為,育人和種樹的道理是一樣的,育人同樣要順應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不能憑著主觀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預和灌輸。

  柳宗元贊賞韓愈的《師說》之論,也欽佩韓愈不顧流俗、勇于為師的精神,對當時社會上層士大夫“恥于相師”的風氣感到痛心。他說:“舉世不師,故道益離?!钡趲煹烙^上又有自己的見解和實施方式。他寫下了《師友箴》、《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等文章,闡述了自己的師道觀。其核心觀點就是“交以為師”。

  柳宗元充分肯定教師的作用。他認為無師便無以明道,要“明道”必從師。

  但是,對韓愈不顧世俗嘲罵而“抗顏為師”的作法,他表示自己沒有勇氣這樣做,但他又不是完全放棄為師,而是去為師之名,行為師之實。

  柳宗元謝絕的是結(jié)成正式師生關(guān)系的名分,不敢受拜師之禮。但對來向他請教問道者,他無不盡其所知給予解答,誠懇地指導后學者,確有為師之實。他提出“交以為師”的主張,即師生之間應和朋友之間一樣,相互交流、切磋、幫助,在學術(shù)研討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單純的教導與被教導的關(guān)系。柳宗元的“師友”說是傳統(tǒng)師道觀中有很大影響的一種學說,尤其是在高層次的教學活動中,更有借鑒意義。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后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貶永州司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在此期間,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不久再次被貶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柳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篇。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哲學著作有《天說》《天對》《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并編成集。有《柳河東集》《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

人物生平

開始
  柳宗元出生在一個世代官宦之家。其曾祖父官至中書令,因得罪武則天而死。其父柳鎮(zhèn),在高宗時遇到安祿山之亂,攜家避隱于王屋山。后上書言事而授官,在郭子儀屬下任職,并累次升官。柳宗元是個神童型的天才,史書稱其小時候“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致”。二十歲時與劉禹錫為同科進士,官授校書郎。三十歲時與劉禹錫、呂溫等結(jié)識王叔文。王叔文等人看他是個奇才,把他提升為禮部員外郎,并準備大加重用。不久“王叔文集團”“永貞革新”失敗,柳宗元也因為和王叔文的關(guān)系而被貶為邵州刺史。在去上任的半路上,又再次被貶為永州司馬。與此同時,劉禹錫和其他六人也都受到類似處分,這就是歷史上的“二王八司馬事件”。他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那里屬“荒癘”之地,他便“自放山澤間”,與山水為伴。元和十年(公元815),他返京后復出為柳州刺史,直到公元819年于柳州逝世。
  像他這樣的奇才,從極有希望、前途無量的境地一頭栽下來,從此再也沒有受到過重用和遷升,滿腹才華一無所用,其心理上的打擊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他也不只一次地想到過自殺,終因各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毫無顧忌地去死,但他自己似乎也預感到了會死于“蠻夷”之地而不能終老故鄉(xiāng)。
  他在《瓶賦》中表白自己“清白”的為人,希望能被人理解:“清白可鑒,終不媚私。利澤廣大,孰能去之。綆絕身破,何足怨咨。功成事遂,復于土泥?!彼凇杜Yx》中自我安慰地說,“人的命運有好有壞,但不是按照你的能力來安排的。千萬不要抱怨和不滿,這樣才能享受到你應有的福份。”他甚至作《懲咎賦》來表示自己悔過和自罰之心。但這一切并未使他的處境有絲毫改善。真正使他能頂住巨大磨難而沒有倒下去的,還是他對“道”的認識和理解,因為這種理解認識提高了他的眼界、開闊了他的心胸。就在他的《瓶賦》和《懲咎賦》中,他已經(jīng)顯示出對于“道”的深刻理解:“歸根反初,無慮無思?!薄霸坏烙邢筚猓鵁o其形。推變乘時兮,與志相迎。不及則殆兮,過則失真。謹守而中兮,與時偕行。萬類蕓蕓兮,率由以寧。剛?cè)狁Y張兮,出入綸經(jīng)。”

轉(zhuǎn)折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一個極度聰明的奇才,被貶謫到荒遠的不毛之地,心中自有難言的痛苦。然而任何一種痛苦都可能磨勵人的意志、深化人的思考。正如后人指出的“于遷謫中始收文章之極功。蓋以其落浮夸之氣,得憂患之助,言從字順,遂造真理耳?!闭鞘嗄甑馁H謫生活所帶來的大磨難,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成就了他千古文章一大家的不朽地位。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不僅指出他的文才得益于生活中的磨勵,而且進一步揭示了他的文風都明顯地帶有他生活經(jīng)歷的痕跡:“苦其危慮心,嘗使名聲哀。投以空曠地,縱橫放天才。山窮與水險,上下極□洄。故其于文章,出語多崔嵬。”宋代大文學家、大政治家王安石則對“八司馬”作了整體的評價,認為他們都是能在“無所用于世”的困境中“自強”的“奇才”。
  由于文章上的突飛猛進,加上對佛、道、儒三教經(jīng)典的精研,柳宗元一生為許多高僧寫過碑銘、塔記一類的文章,而他對佛理的深刻理解、超人的見地也通過這些碑銘塔記而得以廣泛傳播。他在禪宗第六祖慧能的碑銘中寫到:“其道以無為為有,以空洞為實,以廣大不蕩為歸。其教人,始以性善,終以性善,不假耘鋤,本其靜矣。(《禮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真是言簡意賅,幾句話就把佛經(jīng)要理概括無遺;他在《南岳彌陀和尚碑》中則以其獨特的詩風,形象化地描述了自己對道的精微理解:“一氣回薄茫無窮,其上無初下無終。離而為合蔽而通,始末或異今焉同。虛無混冥道乃融,圣神無跡示教功?!斡螣o際交大雄,夫子稽首師順風。”;他在“無姓和尚”的碑銘中說道,“生物流動,趨向混亂,惟極樂正路為得其歸?!币呀?jīng)從大的格局中認識到了宇宙生命的敗壞,最終只能以佛法才能拯救的結(jié)論。在該碑的“碑陰”上則說,“凡吾之求,非在外也,吾不動矣?!泵靼琢恕跋騼?nèi)求”“心不被外物所動”的高深法理;他又把儒家的“禮”和佛家的“律”相比較,指出其平行的作用,并且認為大小乘的分別是無意義的,“定”“慧”和“歸真源”才是終極的目的。這一超人見地實在讓人驚訝,因為佛教中許多層次極高的高僧甚至一代傳人都曾卷入大、小乘之爭,而且佛教最后也沒能擺脫分裂為大、小乘兩支的命運!除了佛教經(jīng)典外,他對道家的理論也有很深的造詣。《陰符經(jīng)》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經(jīng)典,他研讀之后撰文指出該經(jīng)乃后人假托,并非黃帝之書。精于道教理論的宋代大文學家黃庭堅曾以佩服的口吻談到此事。
  他對佛理的精深理解反過來又使他獨具慧眼,能對佛教內(nèi)部以及儒教中人對佛教的錯誤認識和作法有著特別清晰的認識,并能明白地加以剖析。他對禪宗內(nèi)部南北兩派的內(nèi)斗,以及“狂禪”一派的邪誤作法有清楚的敘述:“故傳道益微而言禪最病。拘則泥乎物,誕則離乎真。真離而誕益勝。故今之空愚失惑縱傲自我者,皆誣禪以亂其教?!沼谢ザ罚媳毕鄽??!薄岸裰远U者,有流蕩舛誤,迭相師用,妄取空語,而脫略方便。顛倒真實,以陷乎己,而又陷乎人?!彼凇赌显来竺魉侣珊蜕斜返摹侗帯飞现赋?,許多高僧在圓寂時都有異象產(chǎn)生。比如夜晚間突現(xiàn)光明,有仙音妙樂,“笙磬之音”,周圍的許多人都能看到和聽到。這類事實很多,而“儒者”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閉口不談。
  北宋時有位“儒釋兼通,道學純備”的“長老”,準備好了碑石,來請?zhí)K東坡書寫柳宗元為六祖慧能作的碑銘(舊碑殘破后要立新碑)。據(jù)他聲稱,“自唐至今,頌述祖師者多矣。未有通亮簡正如子厚者?!碧K東坡也說,“柳子厚南遷,始究佛法。作曹溪南岳諸碑,妙絕古今?!闭f柳宗元的碑銘“妙絕古今”沒有錯,但說他“南遷”之后“始究佛法”則是不對的。根據(jù)柳宗元的自述,“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說。于零陵(即永州),吾獨有得焉。”原來對于佛教,他竟然是一位“幼兒學”,有著“三十年”的鉆研和探求??上б恢睕]有碰到過使他心服的精通佛法的人,直到貶官永州后才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收獲。到永州后,除了身世遭遇迫使他進一步去深思幾十年來學佛過程中不解的問題外,他與佛教高僧巽上人的交往對他真正走入佛教修煉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經(jīng)過
  他初到永州時連房子都沒有,只好暫時住在永州龍興寺的廟里并因此結(jié)識了高僧巽上人。以后他曾多次在詩文中稱贊巽上人,可知巽上人在佛法上的精研和修為是令他心服的。而在《巽公院五詠·凈土堂》一詩中,他直稱巽上人為“導師”,足見他是在巽上人的指導下修佛的。反過來想,能讓他這樣的“奇才”和文章圣手心服,又豈能是泛泛之輩?他后來可能幫助寺廟修了一個“凈土院”和其它建筑,自己就住在那里和巽上人修禪。他曾在一首詩中詳細描述了早上“讀禪經(jīng)”的情形:“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貞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日出霧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難言說,悟悅心自足?!毙薅U的人大多靜坐、內(nèi)觀,修凈土的人喜歡大聲頌唱佛號。而他在這里是大清早把“禪經(jīng)”拿到室外去讀,并能從周圍景致中生出“澹然難言說”的“悟悅”心態(tài),確實有趣。
  他似乎沒有留下談?wù)撟约盒逕拰哟魏透惺艿膶n}詩文,但從他的《巽公院五詠》這幾首題詠詩中,我們?nèi)匀豢梢怨芨Q到一些修煉層次的體現(xiàn):“結(jié)習自無始,淪溺窮苦源。流形及茲世,始悟三空門。華堂開凈域,圖像煥且繁。清冷焚眾香,微妙歌法言?;桌?,超遙謝塵昏。”(《凈土堂》)結(jié)合上下文以及其它詩中所談現(xiàn)象,這里的“華堂開凈域,圖像煥且繁”應為天目初開時的表現(xiàn),能看到圖像了,但還不能自由選擇觀看的對象;“寂滅本非斷,文字安可離。曲堂何為設(shè),高士方在斯。圣默寄言宣,分別乃無知。趣中即空假,名相誰與期。愿言絕聞得,忘意聊思惟?!?《曲講堂》)此處“愿言絕聞得,忘意聊思惟”是心靜不擾、耳無所聞,已達“忘言”而“思維”還勉強能感覺得到的高境界;“發(fā)地結(jié)菁茆,團團抱虛白。山花落幽戶,中有忘機客。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萬籟俱緣生,窅然喧中寂。心鏡本同如,鳥飛無遺跡?!?《禪堂》)此處“團團抱虛白”即“虛室生白”,而“忘機”與上面的“忘意”皆指“忘言”,可互相佐證。“心鏡本同如,鳥飛無遺跡”則是外塵不染、心靜而能定深的形象描述。這里描述的境界,在以往的修煉法門中已經(jīng)是相當高的層次才能體驗到的了。
  修煉的層次主要表現(xiàn)在心性的提高上,超常的體驗即所謂“宗教體驗”只是心性標準的表征之一。一個人心性的提高必然會反映到他的言行上來:守真、行善、戒“貪嗔癡”和忍苦,這些都是言行的標準。柳宗元自己也說,“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乎物外而恥制于世者,則思入焉。”佛法博大精深,包容萬有,但凡有志于掙脫物欲羈絆,不愿為世俗桎梏的人,都會認同佛理、皈依佛法。這也是他自己修佛的原因。

柳宗元的詩文

  • 守閒事服餌,采朮東山阿。東山幽且阻,疲苶煩經(jīng)過。

    戒徒斸靈根,封植閟天和。違爾澗底石,徹我庭中莎。

    土膏滋玄液,松露墜繁柯。南東自成畝,繚繞紛相羅。

    晨步佳色媚,夜眠幽氣多。離憂茍可怡,孰能知其他。

    爨竹茹芳葉,寧慮瘵與瘥。留連樹蕙辭,婉娩采薇歌。

    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單豹且理內(nèi),高門復如何。

  • 幽沈謝世事,俛默窺唐虞。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擾靈府,日與往昔殊。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

    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倦極便倒臥,熟寐乃一蘇。

    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得意適其適,非愿為世儒。

    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

    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qū)。

  • 苞蘗

  • 苞枿黑對矣,惟根之蟠。彌巴蔽荊,負南極以安。

    曰我舊梁氏,輯綏艱難。江漢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奮不以眾。投跡死地,

    謀猷縱。化敵為家,慮則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縲降王,定厥功。澶漫萬里,宣唐風。蠻夷九譯,

    咸來從。凱旋金奏,象形容。震赫萬國,罔不龔。

  • 苞枿矣i,惟恨之蟠。彌巴蔽荊,負南極以安。

    曰我舊梁氏,緝綏艱難。江漢之阻,都邑固以完。圣人作,

    神武用。有臣勇智,奮不以眾。投跡死地,謀猷縱。

    化敵為家,慮則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縲降王。

    定厥功。澶漫萬里,宣唐風。蠻夷九譯,咸來從。

    凱旋金奏,象形容。震赫萬國,罔不龔。

  • 白華照寒水,怡我適野情。前趨問長老,重復欣嘉名。

    蹇連易衰朽,方剛謝經(jīng)營。敢期齒杖賜,聊且移孤莖。

    叢萼中競秀,分房外舒英。柔條乍反植,勁節(jié)常對生。

    循玩足忘疲,稍覺步武輕。安能事翦伐,持用資徒行。

  • 曲氏雄西北,別絕臣外區(qū)。既恃遠且險,縱傲不我虞。

    烈烈王者師,熊螭以為徒。龍旂翻海浪,驲騎馳坤隅。

    賁育搏嬰兒,一掃不復馀。平沙際天極,但見黃云驅(qū)。

    臣靖執(zhí)長纓,智勇伏囚拘。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

    咸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與軀。

  • 書成欲寄庾安西,紙背應勞手自題。

    聞道近來諸子弟,臨池尋已厭家雞。

  • 遠棄甘幽獨,誰云值故人。好音憐鎩羽,濡沫慰窮鱗。

    困志情惟舊,相知樂更新。浪游輕費日,醉舞詎傷春。

    風月歡寧間,星霜分益親。已將名是患,還用道為鄰。

    機事齊飄瓦,嫌猜比拾塵。高冠余肯賦,長鋏子忘貧。

    晚驚移律,暌攜忽此辰。開顏時不再,絆足去何因。

    海上銷魂別,天邊吊影身。只應西澗水,寂寞但垂綸。

  • 充乎其居,或以匱己之虛。或盈其廬。孰?yún)T孰充,為泰為窮,君子烏乎取以寧其躬!

    若君者之于道而已爾,世孰知其從容耶!

柳宗元的名句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 王安石 黃庭堅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quán)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