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

駱賓王

唐代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diào)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yè)作《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敬業(yè)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主要成就

  駱賓王和盧照鄰都擅長七言歌行詩,“富有才情,兼深組織”,“得擅長什之譽”(胡震亨《唐音癸簽》)。

  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dāng)時就己被稱為絕唱,《疇昔篇》、《艷情代郭氏贈盧照鄰》、《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等也都具有時代意義,往往以□崎磊落的氣息,驅(qū)使富艷瑰麗的詞華,抒情敘事,間見雜出,形式非常靈活。這種詩體,從六朝小賦變化而來,它吸取了六朝樂府中轆轤輾轉(zhuǎn)的結(jié)構(gòu)形式以及正在發(fā)展中的今體詩的對仗和韻律,言詞整齊而流利,音節(jié)宛轉(zhuǎn)而和諧,聲情并茂,感染力強,易于上口成誦。明代何景明說初唐四子“音節(jié)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駱賓王稍后的劉希夷、張若虛以及盛唐的李頎、王維、高□,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鄭□、韋莊,及至清代吳偉業(yè)等人的長篇歌行,都是沿著這條線索發(fā)展下來的。

  駱賓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獄詠蟬》,托物寄興,感慨深微,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送鄭少府入遼》抒寫立功報國的樂觀戰(zhàn)斗精神,格高韻美,詞華朗耀,除了全首平仄聲調(diào)還不協(xié)調(diào),律體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楊炯的《從軍行》、《紫騮馬》并無遜色。絕句小詩,如《于易水送人》、《在軍登城樓》,寥寥20字中,壯志豪情,激蕩著風(fēng)云之氣,頗能見出詩人的個性風(fēng)格,在初唐絕句中也是不多見的。

  “四杰”齊名,原是詩文并稱的。他們的駢文在才華艷發(fā)、詞采贍富之中,寓有一種清新俊逸的氣息。無論抒情、說理或敘事,都能運筆如舌,揮灑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儷葉,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風(fēng),有著明顯的不同。駱賓王《代徐敬業(yè)傳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這種時代新風(fēng)、流傳廣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時代忠義大節(jié)作為理論根據(jù),號召人們起來反對正在籌建中的武周王朝,氣勢充沛,筆端帶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頗能激發(fā)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據(jù)說武后讀到了這兩句,矍然為之動容,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書》本傳)足見他在政治和文學(xué)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為之折服。其詩,最早為中宗時郗云卿所輯10卷,今已佚。明、清兩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為后人重輯。清人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后出,最為完善,有中華書局排印本。事跡見新、舊《唐書》。

人物生平

基本介紹
  駱賓王(約638—684),漢族,字觀光,生于義烏(今浙江金華義烏),唐代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詩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來源于《易經(jīng)》中的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p>

  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jù)說《詠鵝》就是此時所作。駱賓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 《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dāng)時以為絕唱。

  他還曾久戍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例如,“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豪情壯志,見聞親切。

  唐中宗復(fù)位后,詔求駱文,得數(shù)百篇。

  據(jù)《唐詩三百首新注》記載,駱賓王,婺州義烏人。早年落魄無行,好與博徒游。后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曾從軍西域,宦游蜀中。及任侍御吏,又因賊罪下獄,他在詩文中則力辨其冤。出獄后,為臨??h丞,怏怏不得意。睿宗文明(684)時,徐敬業(yè)起兵討武則天,他曾為其僚屬,軍中書檄,皆出其手。敬業(yè)失敗,駱賓王下落不明,或說被殺,或說亡命,甚至說在靈隱寺為僧。其一生行跡,頗為詭奇,也近于縱橫家。

  后人收集之駱賓王詩文集頗多,以清陳熙晉之《駱臨海集筆注》最為完備。

生平事跡
  駱賓王之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于任所。

  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

  650~655(唐高宗永徽)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于自炫,辭不奉命。后拜奉禮郎,為東臺詳正學(xué)士。因事被謫,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fù)€唱酬。

  678年(儀鳳三年),后調(diào)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dāng)政,駱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駱《在獄詠蟬》,有云:“露重飛難進,風(fēng)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

  680年(調(diào)露二年),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棄官游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p>

  684年(嗣圣元年),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九月,徐敬業(yè)(即李敬業(yè),李勣之孫)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著名的《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班聲動而北風(fēng)起,劍氣沖而南斗平,暗鳴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fēng)云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武則天感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十一月,徐敬業(yè)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顿Y治通鑒》說他與李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

  孟棨《本事詩》則說:“當(dāng)(徐)敬業(yè)之?dāng)?,與(駱)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shù)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后雖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業(yè)得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賓王亦落發(fā),遍游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p>

  另有一說表示駱賓王跳水逃生,亡命于“邗自白水蕩”(今啟東呂四一帶);而追兵將領(lǐng)怕承擔(dān)對朝廷重犯追捕不力的罪名,殺了與他們相貌似的兩個人交差,駱賓王遂得以隱名活了下來。死后葬于南通。

  而據(jù)《中國名勝詞典》記載:“駱賓王墓:在浙江義烏縣城東15公里楓塘。墓前石碑為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重建?!?/p>

  也有學(xué)者表示,南通和義烏兩地的駱賓王墓都是衣冠冢。

駱賓王的詩文

  • 三秋倦行役,千里泛歸潮。通波竹箭水,輕舸木蘭橈。

    金堤連曲岸,貝闕影浮橋。水凈千年近,星飛五老遙。

    疊花開宿浪,浮葉下涼飆。浦荷疏晚菂,津柳漬寒條。

    恓惶勞梗泛,凄斷倦蓬飄。仙槎不可托,河上獨長謠。

  • 養(yǎng)蒙分四瀆,習(xí)坎奠三荊。徙帝留馀地,封王表舊城。

    岸昏涵蜃氣,潮滿應(yīng)雞聲。洲迥連沙靜,川虛積溜明。

    一朝從捧檄,千里倦懸旌。背流桐柏遠,逗浦木蘭輕。

    小山迷隱路,大塊切勞生。唯有貞心在,獨映寒潭清。

  • 虜?shù)睾z折,邊城夜柝聞。兵符關(guān)帝闕,天策動將軍。

    塞靜胡笳徹,沙明楚練分。風(fēng)旗翻翼影,霜劍轉(zhuǎn)龍文。

    白羽搖如月,青山斷若云。煙疏疑卷幔,塵滅似銷氛。

    投筆懷班業(yè),臨戎想顧勛。還應(yīng)雪漢恥,持此報明君。

  • 舊國千年盡,荒城四望通。云浮非隱帝,日舉類游童。

    綺琴朝化洽,祥石夜論空。馬去遙奔鄭,蛇分近帶豐。

    池文斂束水,竹影漏寒叢。園兔承行月,川禽避斷風(fēng)。

    故宋誠難定,從梁事未工。唯當(dāng)過周客,獨愧吳臺空。

  • 漢地行逾遠,燕山去不窮。城荒猶筑怨,碣毀尚銘功。

    古戍煙塵滿,邊庭人事空。夜關(guān)明隴月,秋塞急胡風(fēng)。

    倚伏良難定,榮枯豈易通。旅魂勞泛梗,離恨斷征蓬。

    蘇武封猶薄,崔駰宦不工。惟馀北叟意,欲寄南飛鴻。

  • 化城分鳥堞,香閣俯龍川。復(fù)棟侵黃道,重檐架紫煙。

    銘書非晉代,壁畫是梁年。霸略今何在,王宮尚巋然。

    二帝曾游圣,三卿是偶賢。因茲游勝侶,超彼托良緣。

    我出有為界,君登非想天。悠悠青曠里,蕩蕩白云前。

    今日經(jīng)行處,曲音號蓋煙。

  • 霍第疏天府,潘園近帝臺。調(diào)弦三婦至,置驛五侯來。

    尚想歡娛洽,吁嗟歲月催。金壇分上將,玉帳引瑰材。

    決勝鯨波靜,騰謀鳥谷開。白云淮水外,紫陌灞陵隈。

    節(jié)變驚衰柳,笳繁思落梅。調(diào)神和玉燭,掞藻握珠胎。

    悵矣欣懷土,居然欲死灰。還因承雅曲,暫喜躍沈鰓。

  • 彭山折坂外,井絡(luò)少城隈。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

    畏途君悵望,岐路我裴徊。心賞風(fēng)煙隔,容華歲月催。

    遙遙分鳳野,去去轉(zhuǎn)龍媒。遺錦非前邑,鳴琴即舊臺。

    劍門千仞起,石路五丁開。海客乘槎渡,仙童馭竹回。

    魂將離鶴遠,思逐斷猿哀。唯有雙鳧舄,飛去復(fù)飛來。

  • 擾擾風(fēng)塵地,遑遑名利途。盈虛一易舛,心跡兩難俱。

    弱齡小山志,寧期大丈夫。九微光賁玉,千仞忽彈珠。

    棘寺游三禮,蓬山簉八儒。懷鉛慚后進,投筆愿前驅(qū)。

    北走非通趙,西之似化胡。錦車朝促候,刁斗夜傳呼。

    戰(zhàn)士青絲絡(luò),將軍黃石符。連星入寶劍,半月上雕弧。

    拜井開疏勒,鳴桴動密須。戎機習(xí)短蔗,祆祲靜長榆。

    季月炎初盡,邊亭草早枯。層陰籠古木,窮色變寒蕪。

    海鶴聲嘹唳,城烏尾畢逋。葭繁秋色引,桂滿夕輪虛。

    行役風(fēng)霜久,鄉(xiāng)園夢想孤。灞池遙夏國,秦海望陽紆。

    沙塞三千里,京城十二衢。楊溝連鳳闕,槐路擬鴻都。

    璧殿規(guī)宸象,金堤法斗樞。云浮西北蓋,月照東南隅。

    寶帳垂連理,銀床轉(zhuǎn)轆轤。廣筵留上客,豐饌引中廚。

    漏緩金徒箭,嬌繁玉女壺。秋濤飛喻馬,秋水泛仙艫。

    意氣風(fēng)云合,言忘道術(shù)趨。共矜名已泰,詎肯沫相濡。

    有志慚雕朽,無庸類散樗。關(guān)山暫超忽,形影嘆艱虞。

    結(jié)網(wǎng)空知羨,圖榮豈自誣。忘情同塞馬,比德類宛駒。

    隴坂肝腸絕,陽關(guān)亭候迂。迷魂驚落雁,離恨斷飛鳧。

    春去榮華盡,年來歲月蕪。邊愁傷郢調(diào),鄉(xiāng)思繞吳歈.

    河氣通中國,山途限外區(qū)。相思若可寄,冰泮有銜蘆。

  • 維舟背楚服,振策下吳畿。盛德弘三讓,雄圖枕九圍。

    黃池通霸跡,赤壁暢戎威。文物俄遷謝,英靈有盛衰。

    行嘆鴟夷沒,遽惜湛盧飛。地古煙塵暗,年深館宇稀。

    山川四望是,人事一朝非。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

    鄭風(fēng)遙可托,關(guān)月眇難依。西北云逾滯,東南氣轉(zhuǎn)微。

    徒懷伯通隱,多謝買臣歸。唯有荒臺露,薄暮濕征衣。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 王安石 黃庭堅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yīng)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quán)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fēng)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