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潮
(唐代)張潮(一作張朝),唐代詩人。曲阿(今江蘇丹陽縣)人,主要活動于唐肅宗李亨、 代宗李豫時代。他的詩在《全唐詩》中僅存五首(其中《長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詩)。張潮的詩,除了一首《采蓮詞》是寫采蓮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寫商婦的思想感情。從這些詩的內(nèi)容和形式來看,都不難發(fā)現(xiàn)深受南方民歌的影響。不僅《采蓮詞》、《江南行》,明顯地受民歌影響,其余三首也全采用白描手法和歌行體。主要寫商人婦的思想感情,說明他對當時的城市生活比較熟悉。《唐詩紀事》和《全唐詩》說張潮是大歷(唐代宗年號,766—779年)中處士?!堵勔欢嗳ぬ圃姶笙怠穼⑺帕性趶堁睬埃=ê?。
張潮的詩文
-
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
-
憶昔深閨里,煙塵不曾識。嫁與長干人,沙頭候風色。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風起,想君發(fā)揚子。
去來悲如何,見少離別多。湘潭幾日到,妾夢越風波。
昨夜狂風度,吹折江頭樹。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
北客真三公,朱衣滿江中。薄暮來投宿,數(shù)朝不肯東。
好乘浮云驄,佳期蘭渚東。鴛鴦綠浦上,翡翠錦屏中。
自憐十五馀,顏色桃花紅。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
-
婿貧如珠玉,婿富如埃塵。貧時不忘舊,富貴多寵新。
妾本富家女,與君為偶匹。惠好一何深,中門不曾出。
妾有繡衣裳,葳蕤金縷光。念君貧且賤,易此從遠方。
遠方三千里,發(fā)去悔不已。日暮情更來,空望去時水。
孟夏麥始秀,江上多南風。商賈歸欲盡,君今尚巴東。
巴東有巫山,窈窕神女顏。常恐游此山,果然不知還。
-
玉盤轉(zhuǎn)明珠,君心無定準。昨見襄陽客,剩說襄陽好無盡。
襄漢水,峴山垂,漢水東流風北吹。只言一世長嬌寵,
那悟今朝見別離。君渡清羌渚,知人獨不語,
妾見鳥棲林,憶君相思深。莫作云間鴻,離聲顧儔侶。
尚如匣中劍,分形會同處。是君婦,識君情,
怨君恨君為此行。下床一宿不可保,況乃萬里襄陽城。
襄陽傳近大堤北,君到襄陽莫回惑。大堤諸女兒,
憐錢不憐德。
-
寒林苞晚橘,風絮露垂楊。(《紀事》。又見周瑀詩中)
-
冷入飛云碧玉巔,何人弄月石樓前。一雙道士舞玄鶴,數(shù)點寒鴉橫素煙。
剝果靜含初九復,殺機中隱萬生田。負暄欲以獻天子,不使茅檐獨盎然。
-
步沿東澗澹忘還,振衣復上岑曙山。山天書屋象大畜,習坎□□聲潺潺。
飛湍噴雪白龍下,疑是銀河九天掛。旋流縈繞花石潭,浮觴飲我清無價。
瓊葩瑤草清人心,會仙更入西云深。仙人去后萬花寂,跫然空谷猶遺音。
可憐岑曙閟奇絕,包括煙霞韜日月。龍門山水偶遭逢,頗似史遷探禹穴。
君不見燕喜天藏地設(shè)待人成,誅茅架閣向幽境,應見昌黎賞玩情。
-
馬度峰門春象明,鳥知人意散歌聲。淡濃盡點山中景,活潑新添川上情。
東壁詩痕題石古,西巖花氣逼懷清。醉馀漫立垂楊側(cè),吟眺鶯梭錦欲成。
-
曷名古靈洞,異跡相流傳。穗女占歲稔,石犁蹊人田。
石牛食禾黍,飽向高岡眠。淤泥五倉化,石樓塘中蓮。
形影晝不見,斗月?lián)P嬋娟。語似燕罔兩,物跡猶依然。
無乃好事者,謬悠開其端。久矣然疑蓄,對景費吾言。
-
朝出沙頭日正紅,晚來云起半江中。
賴逢鄰女曾相識,并著蓮舟不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