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在寒山吹著笛子呼喚春回大地,被謫遷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濕衣。
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shù)大雁,還沒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
注釋
⑴寒山:地名,在今江蘇徐州市東南,是東晉以來淮泗流域的戰(zhàn)略要地,屢為戰(zhàn)場。
⑵遷客:指遭貶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貶謫,也屬“遷客”之列。相看:一作“相逢”。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春夜聞笛》是詩人謫遷江淮時的思歸之作,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從李益今存詩作可知他曾到過揚州,渡過淮河,經過盱眙(今安徽鳳陽東)。詩中“寒山”在今江蘇徐州市東南,是東晉以來淮泗流域戰(zhàn)略要地,屢為戰(zhàn)場。詩人自稱“遷客”,說明此詩是作者貶謫從軍南來時所作。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