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經(jīng)過了近十年的戰(zhàn)亂流離,長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見不相識還驚問名和姓,稱名后才想起舊時的面容。
說不完別離后世事的變化,一直暢談到黃昏寺院鳴鐘。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憂愁不知又隔幾重?
注釋
外弟:表弟。言別:話別。
十年離亂:在社會大動亂中離別了十年。離亂:一作“亂離”。
一:副詞??勺鳌熬谷弧被颉昂龆苯狻?/p>
“問姓”兩句:“問姓”與“稱名”互文見義。
別來:指分別十年以來。來,后也。滄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變化,有如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那樣。
語罷:談話停止。暮天鐘:黃昏寺院的鳴鐘。
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陽市),即詩中外弟將去的地方。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安史之亂之后的藩鎮(zhèn)割據(jù)時期。唐代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fā)安史之亂,至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結(jié)束,旋即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時斷時續(xù),一直延續(xù)到唐順宗永貞元年(785年)才大體告一段落,歷時三十年。此詩就是在這種動亂的社會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