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
(宋代)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fā)向學、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shù)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fā)己見,推理經(jīng)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主要成就
政治思想方面
李覯在政治思想方面,反對道學家不許談"利""欲"的說教,認為"人非利不生"(《原文》),"治國之實,必本于財用"(《富國策》),提出了一些發(fā)展經(jīng)濟的辦法,對王安石變法有直接影響。其詩歌內容,大多涉及政治得失,人民疾苦。構思遣辭,新穎獨創(chuàng),甚至有些奇特,出人意外。他在《論文》詩中寫道:"今人往往號能文,意熟辭陳未足云。若見江魚須慟哭,腹中曾有屈原墳。"可見他有意避免"意熟辭陳"而力求生新,別辟蹊徑。他作詩師法皮(日休)陸(龜蒙)、以中興詩道自命。如《獲稻》、《鄉(xiāng)思》、《苦雨初霽》、《讀長恨辭》等詩,清新可誦。《方平》、《璧月》、《梁帝》、《送僧游廬山》、《憶錢塘江》諸絕句,王士□《居易錄》以為"風致似義山"。但集中通體完善的詩并不很多。李覯的文章實較詩為佳。
詩作方面
李覯還是一位詩人。王士真在《居易錄》中曾稱贊李覯的《王方平》、《璧月》、《梁元帝》、《關僧還廬山》和《憶錢塘江》五首絕句“風致似義山”。對此《四庫全書總目》也認為,除《梁元帝》一首“不免傖父面目,余皆不愧所稱,亦可謂淵明之賦《閑情》矣?!彼脑姟笆芰诵╉n愈、皮日休、陸龜蒙等的影響,意思和詞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詩算得宋代在語言上最創(chuàng)及酬和之作,但也寫了不少有著充實的現(xiàn)實內容的詩篇。”“根生但為松,翼飛但為風。王侯尚可輕,道義本來重”(《寄懷》),字句質樸,語出自然,而重道義爵祿的情操,躍然紙上。“居官無藉手,選部豈知賢?廉善雖由己,亨通亦在天”(《送張評事》),揭露了當時吏治的黑暗。由于他關心國計民生,加上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又長期生活在農村,所以,也寫了一些批判時政,反映農民疾苦的詩,表現(xiàn)了他對現(xiàn)實的滿和對人民的同情。“產(chǎn)業(yè)家家壞,誅求歲歲新”,“朱門仍奢侈,柴門轉窶貧”(《村行》),“役頻農力耗,賦重女工寒”(《感事》),抨擊了官府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反映出階級矛盾日趨激化的現(xiàn)實。他在《哀老婦》詩中,寫一個有兒有孫的老婦人還要改嫁。什么原因呢“子豈不欲養(yǎng)?母豈不懷居?”都不是,而是因為“徭役及下戶,財盡無所輸”。這是一種多么凄慘的景象??!
他的詩文,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又稱《盱江先生全集》中華書局新出版的《李覯集》,即據(jù)此校點。)三十七卷,另有《外集》三卷附后?!端问贰肪硭娜袀?。
人物生平
天潢世胄的家世
李覯本姓相傳姓潘,李姓是因他先祖南唐烈祖李昪為了統(tǒng)治的目的亂認祖宗造成的。說起他先祖李昪那可是一位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在那戰(zhàn)亂紛飛的時代,李昪是一個孤兒,出身低微,因聰明伶俐又作戰(zhàn)勇敢而被當時一位叫徐溫的大將收養(yǎng)為干兒子,于是他將本姓名潘知浩改姓徐知浩。徐知浩有勇有謀,在近二十年的精心經(jīng)營中擊敗諸多對手,逐步建立自己強大勢力,并從楊氏吳國篡得帝位。初期改國號齊,后改為國號唐(又稱南唐),并亂認唐玄宗為他的先祖,又改姓李名昪。從此他將徐知浩又改姓名為李昪。這位被后人稱為南唐烈祖的李昪把南唐經(jīng)營得很是有聲有色,他采取輕徭役、勸農桑、興科舉、建書院等策略,促使社會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當時的南唐比起中原各國可以說是“世外桃源”。李昪有一位庶出的兒子叫李景芳的人。李景芳時封金吾衛(wèi)國上將軍,生有三子,老大官封五中丞、老二封為六府君,老三封七大夫,這三位兒子都居住在撫臨上慕鎮(zhèn)(今天的金溪秀谷鎮(zhèn))。這三位據(jù)李氏宗譜記載,他們自認為“吾固南唐之裔,皆為帝王之后,竟無尺土之封”,心中憤憤不平,并同當時三齊王有隙。于是,他們與外甥彭氏一同密謀發(fā)動兵變,臨兵變時彭姓外甥臨陣倒戈,引兵反攻,于是這場內訌胎死腹中。七大夫臨行刑前發(fā)誓說:“吾子孫與彭氏婚者,吾不佑也”。六府君名昉“初無戰(zhàn)志”,又看見形勢不妙,就攜妻帶子匆匆忙忙連夜從上慕鎮(zhèn)逃至當時南城縣六十三都長山隱居。這就是李覯先祖家世歷史的大略。所以北宋李覯文壇好友歐陽修稱他為“天潢世胄”,應該不錯。
自幼聰穎
李覯自幼聰明好學六七歲始“習字書”,十二歲就能寫文章。十四歲父親去世,母親“墾閱農事,夜治女功”(《先夫人墓志》),得免凍餒之苦。服喪三年,十七歲始出外游學。二十歲以后,文章漸享盛名。
科舉受挫
李覯也象其他讀書人一樣,想通過科舉,登上仕途,干一番事業(yè)。但是,他在科舉仕進的道路上卻一再受挫,未能如愿,自嘆“生處僻遐,不自進孰進哉!”景佑年間,他步行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尋求仕進之途,毫無結果而歸。次年,參加鄉(xiāng)舉,又名落孫山。慶歷元年(1041),應茂才異等科,有旨召試。李覯入京,又未中選,在京城“憂愁經(jīng)歲”,抑郁不鄉(xiāng)。遭受這幾次打擊之后,遂無意仕進,隱居著述。南城立學,被聘為郡學之師。創(chuàng)立盱江書院,教授自資。
創(chuàng)建書院
李覯屢試科舉不第,以教學為生,創(chuàng)建"盱江書院",從學者常有數(shù)百人。后經(jīng)范仲淹推薦,任太學助教、直講,卒年五十歲。北宋時期的江西學風重經(jīng)世致用,這一學風,由歐陽修倡之于前,王安石得君行道于后,而李覯則是處于其間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思想代表。
重經(jīng)世致用
他的許多思想給予范仲淹"慶歷新政"理論上的支持,又是后來王安石"變法"的思想淵源。由于重經(jīng)世實用,在經(jīng)學卜李覯頗重《禮》學,《周禮致太子論》五卜-篇是其"通經(jīng)致用"的理淪代表作,王安石后來作《周禮新義》不無影響。由于重實用,所以李覯反對孟子,著有《常語》以駁孟子思想,反對所謂的"重義輕利",認為"焉仁義而不利者乎?"(《李覯集·原文》)成為宋學中"非孟"思潮的驅者。學術上以儒學為宗,反對佛、道二教,是慶歷之際排佛、道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李覯著作有《盱江文集》,今有校勘標點本《李覯集》,其中《禮論》、《周禮致太平論》和《慶歷民言》等是其思想和學術的代表作。
不拘舊禮
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fā)己見,推理經(jīng)義,成為“一時儒宗”,四方學子前來就學者常數(shù)十百人,曾鞏、鄧潤甫等都是他的學生。后得范仲淹、余靖等推薦,皇祐二年(1050),旨授將仕郎,試太學助教。嘉祐二年(1057),用國子監(jiān)奏,召為太學說書如故。嘉祐四年,令其權同管勾太學。因遷葬祖母,請假還鄉(xiāng)。八月卒于家。
評價
李覯一生以教授為業(yè),鄉(xiāng)曲俊異從而師之,東南聞風至者常數(shù)千人,同郡曾鞏、邑鄧潤甫(北宋名臣)皆其弟子。其終生從事理學研究,所學以推明圣經(jīng)為本,不泥于漢唐諸儒之說,鑒古論今,著書立言,學識淵博,成就顯著。李覯思想進步,針砭時弊,積極主張改革舊制,是“慶歷新政”理論上的支持者。所著大都是憤吊世故,警憲邦國的政論,被當時譽為“醫(yī)國之書”。范仲淹讀其所著,薦于朝,稱其講論六經(jīng),辨博明達,釋然見圣人之旨,著書立言有孟子、揚雄之風,并上其所著。在李覯著述中,“《潛書》、《廣潛書》、《禮論》、《周禮致太平論》、《慶歷民言》以及《富國》、《安民》、《強兵》等策,反映了他的政治、經(jīng)濟、法制、軍事等主張,《易論》和《明堂定易圖序》(《李覯集》前言)”他的思想觀點得到當時眾多有識之士的贊同,產(chǎn)生了廣泛的社會共鳴,影響巨大,震動朝野,成為后來王安石變法的理論基礎。前有古人,后有來者。時光如赤溪長流,風月與青山依舊。然而,往事如煙,物非人杳。風月亭,亭以人名,古往今來慕者如云。觀景憑吊,睹物思人,扼腕長嘆。騷客詩云:“惟昔有鴻儒,其甫曰泰伯。語言妙天下,酌古漱瓊液。上排周孔大,下接蘇黃席。雄辭奮經(jīng)術,異端拒老釋。構亭集生徒,此焉寄朝夕。平蕪彌漫青,溪水迥環(huán)赤。風月留光霽,溪山表明德。我行購遺蹤,世遠不可稽。我誦明堂書,山亭水悠悠”。明代邑人王材亦賦詩云“獨抱遺經(jīng)草滿庭,竹風梧月對南屏。桃花流水年年在,誰向寒溪面客星?”寄托了對先賢的無限追思。
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李覯的詩文
-
長疑佛界中,天女來行樂。為怕山風寒,仙衣盡重著。
-
君門若無祿,陳編孰能讀。公庭若無法,穢德誰不足。
煦煦儒者言,沈沈小人腹。傷心勿復道,拂弦寄清曲。
-
靡靡步康衢,喋喋問流俗。誰將今日財,愿易來世福。
休論身善惡,佛眼重金玉。
-
得志萬罪消,失志百丑生。誰云王路寬,枯槁不敢行。
出言到口角,縮舌悔恨并。自省猶若此,況乃蚩蚩氓。
故知當今賢,未有非簪纓。
-
群陰侮陽德,雨陣春嘈嘈。白曉慘成夜,瓦口生飛濤。
凝云列山鞘,冷氣攢衣刀。徑鬧有松竹,庭臥唯蓬蒿。
花淫得罪隕,鶯辯知時逃。隰苗出水短,木菌隨日高。
微吟雅于樂,快飲甘如膏。朱曦待未見,天蓋空牢牢。
-
吳臺玩春鎖春色,雨刷花光入龍國。田邊大樹啼老鴉,野云癡醉寒查牙。
年華欲住風雷惡,蘭臉知秋淚先落。時榮時謝無了時,扶起混沌須神醫(yī)。
-
朝閨入有籍,疏遠難見君。世眼不識道,貧賤無高文。
蘭蕙生同草,鴻鵠心在云。贈子喜別離,兒女安得聞。
-
高僧不出院,屏畫三笑圖??妥泳胗握撸王剀X。
古人骨朽不可追,今人相見如古時。人間觸事入吾笑,何必門前有虎溪。
-
女色無定美,寵至美則多。士才無定稱,用顯稱巳過。
長安小家子,粲粲秋池荷。性慧不覺恥,母憐不加訶。
出戶一囊麝,見人雙眼波。情動笑難止,語嬌音屢訛。
都人口如沸,觀者踵相摩。因緣幸充選,恩澤成偏頗。
少費萬金珠,一呼千綺羅。佯愁慘白日,猛唾傾天河。
東鄰有賢女,春綠涵脩蛾?;ㄆG不裁剪,玉光無切磋。
自小固聞禮,藏頭豈知他。親戚尚未見,媒官當奈何。
過時誰問訪,生世就蹉跎。豈不有配偶,市里或山阿。
豈不有奉養(yǎng),舂饎與機梭。列女不得傳,樂府無人歌。
容華日衰落,涕泣坐滂沱。富貴易脩飾,貧賤多笑呵。
柳下無仲尼,小官終滅磨。進退在勇決,遲疑兩皆蹉。
退當事奇?zhèn)ィ眈{追雄軻。進當取勢位,健筆為干戈。
胡然守一節(jié),獨自埋隨和。
-
平生尚倜儻,壯大苦摧折。主人能結納,佳境為鋪設。
渺杳東江來,谽谺暮云裂。倡女稍多藝,市酒且供啜。
俠氣復何聊,心朋幸相悅。解冠從放蕩,大呼誰挽掣。
咄哉千里足,嗟乎三寸舌。海物喚龍取,天葩令鬼折。
艷唱聲非雅,戲談理當譎。帷房笑私昵,閭巷嘲瑣屑。
更鼓莫催睡,夜風才去熱。俗士鮮大志,于今重小節(jié)。
內行豕在泥,外貌犬伏紲。吾儕古豪杰,方寸浴日月。
被謗肯自疑,為歡顧猶拙。放飯彼不慚,使我無齒決。
李覯的名句
-
春水別來應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李覯的詩集:出自《秋晚悲懷》
-
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
李覯的詩集:出自《秋晚悲懷》
-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李覯的詩集:出自《鄉(xiāng)思》
-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李覯的詩集:出自《鄉(xiāng)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