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汝愚

趙汝愚

宋代

趙汝愚(1140--1196),字子直,饒州余干人,宋代漢恭憲王元佐七世孫。卒于宋寧宗慶元二年。宋建炎(1117—1130),遷居崇德縣洲錢(今桐鄉(xiāng)市洲泉鎮(zhèn))。父應(yīng)善,字彥遠(yuǎn),性孝悌,工詩翰,官至江南西路兵馬都監(jiān)。早有大志。擢進(jìn)士第一,簽書寧國事節(jié)度判官。召試職館,除秘書省正字。歷遷集英殿修撰,帥福建。紹熙二年,公元一一九一年召為吏部尚書。遷知樞密院事,辭不拜。孝宗卒,適光宗疾,不能執(zhí)喪。汝愚遣韓侂胄以內(nèi)禪意請于憲圣太后,奉嘉王即皇帝位,即喪次命朱熹待制經(jīng)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進(jìn)右丞相。

人物生平

  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少年勤學(xué)有大志,曾說:“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紙,始不負(fù)此生,”孝宗乾道二年(1166),考中進(jìn)士第一(狀元),授秘書省正字,遷著作郎,知信州、臺州.改任江西轉(zhuǎn)運(yùn)判官,后入朝為吏部郎兼太子恃講,遷秘書少監(jiān)兼代給事中。淖熙八年(1181),代理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明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軍帥。后進(jìn)直學(xué)士,出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時(shí)羌族四處騷擾,汝愚以計(jì)分散其勢力,始相安多年。孝宗贊揚(yáng)他有文武全才。光宗接位,進(jìn)為敷文閣學(xué)士,知福州。紹熙(1983年版《辭源》作紹興,誤)二年(1191)。召為吏部尚書.四年,升知樞密院事。五年,太上皇孝宗病死,子光宗向與父不和,稱病不執(zhí)喪禮。于是兩宮隔絕,大臣累奏不復(fù),遷延多日,朝野憂慮,左丞相留正稱病他去,官僚幾欲解散,人心益浮動。汝愚以國事為重,臨危不懼,屋進(jìn)兩宮疏通,又與工部尚書趙彥邊等密議,派知閣門事韓侂胄進(jìn)宮稟請憲圣太后垂簾,主持喪事:并逼使光宗退位,擁其子嘉王趙擴(kuò)即皇帝位.嘉王恐負(fù)不手之名堅(jiān)辭。汝愚勸道:“天子當(dāng)以安社稷、定國家為孝,今中外憂亂,萬一生變,將置太上皇于何地?”于是嘉王即位,是為寧宗.改元慶元。命汝愚兼代參知政事,特進(jìn)右丞相樞密使。推辭不就,并請召還留正,使續(xù)居相位,又薦朱熹待制經(jīng)箍;召回外出之官員,以安定朝政。留正還朝,汝愚自請免兼職,改任為光祿大夫,右丞相.力辭再三,寧宗不允,遂與留正同心輔政、時(shí)外戚韓惋胄以擁戴定策有功,出入皇宮,漸見親幸,居中用事,乘問爭權(quán)。待制朱熹、吏部侍郎彭龜年,以韓侂胄竊弄威福,不去必為后患,提出彈劾,未果。朱熹主張以厚賞酬勞,勿使干預(yù)朝政,而汝愚為人疏坦,不以為慮。侂胄遍植黨羽,壟斷言路。排斥賢良,汝愚勢孤。天子更無所倚信。侂胄誣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必不利于社稷,因而罷右丞相.以觀文殿學(xué)士出知福州。國子祭酒李詳、博士楊簡,太府丞呂祖儉等,以汝愚勛勞卓著,精忠貫于天地.先后上疏挽留,太學(xué)生客人伏閘上書,皆遭貶斥。有人以汝愚“倡引偽徒,圖為不軌”,詔謫寧遠(yuǎn)軍節(jié)度副使,貶放永州(今湖南零陵)。汝愚怡然就道,對送行者說:“看侂胄用意,必欲殺我。我死,君等方可無事?!睂幾趹c元二年(1196)正月,行至衡州,得病,為守臣錢鍪所窘,壬午日(2月20日)暴卒(《慶元黨案>>什遂服藥而卒)。寧宗開禧三年(1207).侂胄被誅,黨禁漸解,盡復(fù)汝愚原官,賜謚忠定,贈太師,追封沂國公。理宗詔配享寧宗廟廷.追封福王,義進(jìn)封周王。有子九人。《宋史>)卷三九二有傳。

  汝愚學(xué)務(wù)實(shí)用,常以司馬光、范仲淹等自期。著有《忠定集》十五卷、《太祖實(shí)錄舉要》若干卷、《類宋朝諸臣奏議》三百卷等。

  洲錢趙氏,聚族而居,汝愚所得廩食常分與旗人,而自奉甚薄。雖貴為丞相,仍布衣蔬食. 鄉(xiāng)人盛贊其清正賢能,故命其故巷為生賢里、巷東小橋?yàn)樯t橋,相沿至今。又于隔河梁代古剎柢園寺建趙忠定祠。祠后毀于火,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重建,錢夢得為之撰《重建趙忠定公祠記》清光緒間(1875~1908)又重建。

趙汝愚的詩文

  • 幾年奔走厭塵埃,此日登臨亦快哉。

    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fēng)直送海濤來。

    故人契闊情何厚,禪客飄零事已灰。

    堪嘆世人只如此,危欄獨(dú)倚更徘徊。

  • 水月光中,煙霞影里,涌出樓臺??胀怏虾崳崎g笑語,人在蓬萊。

    天香暗逐風(fēng)回。正十里、荷花盛開。買個(gè)扁舟,山南游遍,山北歸來。

  • 飔飔忽見青鸞尾,掃遍翠崖岡上頭。昨夜月明仙子過,玉笙吹徹萬山秋。

  • 濃陰夾道水流渠,吹盡殘花不復(fù)馀。唯有范家千畝竹,青青依舊色侵書。

  • 尚書天官貴,持經(jīng)侍帷幄。青冥欲無際,白首非故約。

    連檣動南浦,父老望巖壑。下車入里門,執(zhí)手問歡樂。

    十年幾風(fēng)雨,寒雞叫屋角。勤勞畢吾分,帝賚出寵渥。

    殊適奉香火,禁直連六閣。遂令宣室思,從今問晦朔。

  • 早晚扁舟會東下,莫占衡岳問歸程。

  • 寒雪冥濛外,山云顯晦中。

  • 金溪有梅花矗矗,平生愛之看不足。

    故人愛我如愛梅,來共寒窗伴幽獨(dú)。

    紛紛俗子何足云,眼看桃李醉紅裙。

    酒狂耳熱仰天笑,不特惡我仍憎君。

    但令梅花繞僧屋,梅里扶疏萬竿竹。

    相逢歲晚兩依依,故人冰清我如玉。

  • 當(dāng)年劉阮意何窮,莫謂仙凡事不同。

    解到瓊臺雙闕下,遙知道骨與仙風(fēng)。

  • 魯侯作南門,春秋書不時(shí)。

    嗟予春暮來,復(fù)遣秋暮歸。

    巖巖龍固山,迢迢括蒼溪。

    孤城煨燼余,棟宇煙塵飛。

    悠悠客行路,一夕固藩籬。

    城中十萬家,奠枕將何期。

    賓僚賈馬儔,邑下循良師。

    經(jīng)營有余地,所就逾前規(guī)。

    西風(fēng)散黃菊,天宇澄清暉。

    浩歌留飛仙,擊鼓驚馮夷。

    分題雜險(xiǎn)怪,醉墨翻淋漓。

    別來冊府英,往往夢見之。

    恍然今夕游,似夢疑復(fù)非。

    夜深燈火闌,露下星斗移。

    父老呼童兒,挽裳或褰衣。

    來飲史君酒,聽歌史君詞。

    有淚不忍彈,恐遂行人悲。

趙汝愚的名句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yuǎn) 王安石 黃庭堅(jiān)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yīng)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quán)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lì)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shí)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fēng)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