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機

陸機

魏晉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之子,與其弟陸云合稱“二陸”。孫吳滅亡后出仕晉朝司馬氏政權,曾歷任平原內(nèi)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亂”,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晉書·陸機傳》),與弟陸云俱為中國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被譽為“太康之英”。陸機還是一位杰出的書法家,他的《平復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

主要成就

文學
  兩晉詩壇上承建安、正始,下啟南朝,呈現(xiàn)出一種過渡的狀態(tài),西晉詩壇以陸機、潘岳為代表,講究形式,描寫繁復,辭采華麗,詩風繁縟。所謂太康詩風就是指以陸、潘為代表的西晉詩風。陸機天才秀逸,辭藻宏達佳麗,被譽為“太康之英”。

  陸機作文音律諧美,講求對偶,典故很多,開創(chuàng)了駢文的先河。陸、潘諸人為了加強詩歌鋪陳排比的描寫功能,將辭賦的句式用于詩歌,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他們詩中山水描寫的成分大量增加,排偶之句主要用于描寫山姿水態(tài),為謝靈運、謝朓諸人的山水詩起了先導的作用。追求華辭麗藻、描寫繁復詳盡及大量運用排偶,是太康詩風“繁縟” 特征的主要表現(xiàn)。從文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看,由質(zhì)樸到華麗,由簡單到繁復,是必然的趨勢。正如蕭統(tǒng)所說:“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陸、潘發(fā)展了曹植“辭采華茂”的一面,對中國詩歌的發(fā)展是有貢獻的,對南朝山水詩的發(fā)展及聲律、對仗技巧的成熟,有促進的作用。陸機流傳下來的詩,共105首,大多為樂府詩和擬古詩。代表作有《君子行》、《長安有狹邪行》、《赴洛道中作》等。劉勰《文心雕龍·樂府篇》稱:“子建士衡,咸有佳篇?!?/p>

  陸機賦今存27篇,較出色的有《文賦》、《嘆逝賦》、《漏刻賦》等。散文中,除《辨亡論》外,代表作還有《吊魏武帝文》。陸機還仿?lián)P雄“連珠體”,作《演連珠》五十首,《文心雕龍·雜文》篇將揚雄以下眾多模仿之作稱為“欲穿明珠,多貫魚目”,獨推許陸機之作:“唯士衡運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廣于舊篇,豈慕朱仲四寸之珰乎!夫文小易周,思閑可贍。足使義明而詞凈,事圓而音澤,磊磊自轉(zhuǎn),可稱珠耳。”

  張華曾對陸機說:“別人作文,常遺憾才氣少,而你更擔心才氣太多。”其弟陸云曾在給他的信中說:“君苗見到兄長的文章,便要燒掉他的筆硯。”后來葛洪著書,稱贊陸機的文章“猶如玄圃的積玉,沒有什么不是夜晚發(fā)光的,五條河噴吐流波,源泉卻一樣。他的文辭弘達美麗典雅周全,英銳飄逸而出,也是一代的絕筆啊!”劉勰《文心雕龍·才略篇》評其詩文云:“陸機才欲窺深,辭務索廣,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明朝張溥贊之:“北海(孔融)以后,一人而已”。

思想
  陸機創(chuàng)作時恪守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并深受黃老思想內(nèi)修之學的影響。理論見解在許多方面都跟道家思想密切相關,或直接引用,或是對其加以發(fā)揮,很有老莊思想的風范。

  陸機在政治上主張實行分封制,曾著《五等論》以說明。

書法
  陸機善書法,其章草作品《平復帖》是中國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書真跡,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被評為九大“鎮(zhèn)國之寶”。

  宋陳繹曾云:“士衡《平復帖》,章草奇古”?!洞笥^錄》里說《平復帖》為“草書、若篆若隸,筆法奇崛”?!镀綇吞穼笫酪伯a(chǎn)生過較大影響。清人顧復稱“古意斑駁而字奇幻不可讀,乃知懷素《千字文》、《苦筍帖》,楊凝式《神仙起居法》,諸草圣咸從此得筆?!边@些評論或許有牽強附會之感,但若是懷素、楊凝式當真見到,也確會為之動情。董其昌贊云“右軍以前,元常之后,唯存數(shù)行,為希代寶”?!缎蜁V》還曾收錄有其行書《望想帖》。

人物生平

荊衡杞梓
  陸機出身名門士族,為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其父陸抗亦為孫吳大司馬,陸機為陸抗第四子。他身長七尺,聲如洪鐘。年少時有奇才,文章蓋世,傾心儒家學術,非禮不動。

  鳳凰三年(274年),陸抗逝世,陸機與其兄陸晏、陸景、陸玄及弟陸云分領陸抗部曲,擔任牙門將。

  太康元年(280年),陸機二十歲時孫吳滅亡,他于是退居家鄉(xiāng),閉門勤學,累積十余年。由于陸機父祖宗親在孫吳都位居將相,功勛卓著,他深深感慨吳末帝孫皓拋棄祖業(yè),投降西晉。便評論孫權得天下、孫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父親的功業(yè),于太康九年(288年)創(chuàng)作了《辨亡論》(分上、下兩篇)。

二陸入洛
  太康十年(289年),陸機與弟弟陸云一同來到京師洛陽,初入洛陽時,二人志氣高昂,自認為是江南名族,不重視中原人士,只拜訪當時的名士、太常張華。張華一向重視陸機的名聲,陸機與張華相見便感到一面如故,他欽佩張華的德望風范,以師長的禮儀對待他(后張華遇害,陸機為他作了誄文,又創(chuàng)作《詠德賦》來悼念他)。張華說:“伐吳之戰(zhàn),獲得了兩個俊士?!辈阉麄兺扑]給諸公,使得二陸名氣大振。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三張”指張載、張協(xié)和張亢)。

志匡世難
  太熙元年(290年),太傅楊駿征召陸機任祭酒。元康元年(291年),晉惠帝皇后賈南風發(fā)動政變,誅殺楊駿。

  元康二年(292年),陸機接連擔任太子洗馬、著作郎。他喜歡交游權貴門第,與外戚賈謐親善,為“金谷二十四友”(一作魯公二十四友)之一,因而遭到譏諷。

  元康四年(294年),吳王司馬晏出京鎮(zhèn)守淮南,任命陸機為吳國郎中令。

  元康六年(296年),隨吳王游梁、陳之地,其冬,轉(zhuǎn)任尚書中兵郎。元康七年(297年),轉(zhuǎn)為殿中郎。

  元康八年(298年),陸機出補著作郎。

  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發(fā)動政變,誅殺賈后并輔政后,陸機被請為相國(司馬倫)參軍。因參與誅討賈謐有功,賜爵關中侯,不久,司馬倫將要篡位,任命他為中書郎。

  永寧元年(301年),三王(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舉義,誅殺篡位的司馬倫,齊王司馬冏認為陸機任中書之職,懷疑加司馬倫九錫以及惠帝禪詔之文陸機有參與,于是收捕陸機等九人交付廷尉治罪。仰賴成都王司馬穎、吳王司馬晏一齊救援疏理,陸機才得以減免死刑,被流放邊地,遇到大赦才沒去。當時中原多難,與陸機交好的江南名士顧榮、戴淵等都勸陸機回到江南,陸機仗著才能聲望,志在匡正世難,所以不從。司馬冏主政后,恃功自夸,受爵位不禮讓,陸機厭惡他,便作了《豪士賦》來諷刺司馬冏。司馬冏仍未覺悟,而最終失敗被殺。

  當時,成都王司馬穎推讓功勞而不自居,慰勞下士。陸機既感謝他救過自己的恩德,又見朝廷屢有變異禍難,認為司馬穎必定能使晉室興隆,于是委身于他。司馬穎讓陸機參大將軍軍事,任平原內(nèi)史,后世遂稱其為“陸平原”。

河橋鼓哀
  太安二年(303年),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颙起兵討伐長沙王司馬乂,讓陸機代理后將軍、河北大都督,率領北中郎將王粹、冠軍將軍牽秀等各軍共二十多萬人。陸機因家中三代為將,是道家所忌諱的,外加客居他鄉(xiāng)做官,位居群士之上,王粹、牽秀等都有怨恨之心,所以陸機堅決請求辭去都督之職。司馬穎不同意。陸機同鄉(xiāng)人孫惠也勸陸機把都督之職讓給王粹,陸機說:“你是說我要躊躇躲避賊子,正好會招致災禍。”于是就任。司馬穎對陸機說:“如果事情成功,封你為郡公,任臺司之職,將軍你要努力??!”陸機說:“從前齊桓公因信任管夷吾而建立九合諸侯之功,燕惠王因懷疑樂毅而失去將要成功之業(yè),今天的事,在您不在我??!”司馬穎的左長史盧志內(nèi)心嫉恨陸機得寵,對司馬穎進言道:“陸機自比于管子、樂毅,把您比作昏君,自古以來命將派兵,沒有臣子欺凌國君而可以成事的。”司馬穎沉默不語。

  陸機開始治軍時,軍旗折斷,他內(nèi)心很是厭惡。軍隊列陣出發(fā),從朝歌至河橋,鼓聲傳數(shù)百里,自從漢魏以來,還不曾有過這樣盛大的出兵場面,長沙王司馬乂挾持惠帝與陸機在鹿苑交戰(zhàn),陸機軍大敗,赴七里澗而死的士兵如同積薪,澗水為此不流,將軍賈棱也戰(zhàn)死。

華亭鶴唳
  當初,宦官孟玖及其弟孟超一并被司馬穎寵幸。孟超率領一萬人任小都督,還未交戰(zhàn),就放縱士兵擄掠,陸機逮捕了主兇。孟超帶鐵騎百余人,徑直到陸機麾下?lián)屓耍仡^對陸機說:“貉奴(北人對南人的蔑稱)能作都督嗎?”陸機的司馬孫拯勸陸機殺了他,陸機不同意。孟超公開對眾人說:“陸機將要謀反。”又給孟玖寫信,說陸機懷有二心,不趕快決戰(zhàn)。作戰(zhàn)時,孟超又不受陸機管轄,輕易率兵獨自進軍而覆沒。孟玖卻懷疑是陸機殺了他,便向司馬穎進讒言,說陸機有異志。將軍王闡、郝昌、公師藩等都被孟玖利用,與牽秀等共同證明。司馬穎大怒,讓牽秀秘密逮捕陸機。當晚,陸機夢見黑車帷纏住車子,手撕扯不開,天亮后牽秀的部隊就到了。陸機脫下戎裝,穿上白帢,與牽秀相見,神態(tài)自若,對牽秀說:“自從吳國覆滅,我兄弟宗族蒙受大晉重恩,入朝陪侍帷幄,剖符帶兵。成都王把重任交給我,我推辭卻沒有獲準。今日被殺,難道不是命嗎!”便給司馬穎寫了一封信,言辭非常凄惻。臨刑時,陸機感嘆道:“華亭的鶴鳴聲,哪能再聽到呢?”于是在軍中遇害,時年四十三歲。兩個兒子陸蔚、陸夏也一同被害,弟陸云、陸耽也隨后遇害。陸機既不當死罪,士卒都因此感到痛惜,沒有誰不為此流淚。這一天白天大霧彌合,大風折樹,平地積雪一尺厚,議論的人認為是陸機冤死的象征。他死后,好友紀瞻贍養(yǎng)接濟陸家,無微不至。

  陸機遇害后,還葬云間,今其墓周河套尚存遺址,仍可辨認。

陸機的詩文

  • 九十時。日告耽瘁月告衰。

    形體雖是志意非。言多謬誤心多悲。

    子孫朝拜或問誰。指景玩日慮安危。

    感念平生淚交揮。

  • 百歲時。盈數(shù)已登肌肉單。

    四支百節(jié)還相患。目若濁鏡口垂涎。

    呼吸嚬蹙反側難。茵褥滋味不復安。

  • 恢恢天網(wǎng)。飛沈是收。

    受茲下臣。騰光清霄。

  • 甕余殘酒。膝有橫琴。

  • 碎碎纖細練。為君作鞲繻。

    君行豈有顧。憶君是妾夫。

    昔者得君書。聞君在高平。

    今時得君書。聞君在京城。

    京城華麗所。璀璨多異人。

    男兒多遠志。豈知妾念君。

    昔者與君別。歲律薄將暮。

    日月一何速。素秋墜湛露。

    湛露何冉冉。思君隨歲晚。

    對食不能飡。臨觴不能飯。

  • 汛舟清川渚。遙望高山陰。

    川陸殊涂軌。懿親將遠尋。

    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

    樂會良自古。悼別豈獨今。

    寄世將幾何。日昃無停陰。

    前路既已多。后涂隨年侵。

    促促薄暮景。亹亹鮮克禁。

    曷為復以茲。曾是懷苦心。

    遠節(jié)嬰物淺。近情能不深。

    行矣保嘉福。景絕繼以音。

  • 四十時。體力克壯志方剛。

    跨州越郡還帝鄉(xiāng)。出入承明擁大珰。

    清酒將炙奈樂何。清酒將炙奈樂何。

  • 玉衡既已驂。羲和若飛淩。

    四運循環(huán)轉(zhuǎn)。寒暑自相承。

    冉冉年時暮。迢迢天路徵。

    招搖東北指。大火西南升。

    悲風無絕響。玄云互相仍。

    豐冰憑川結。零露彌天凝。

    年命時相逝。慶云鮮克乘。

    履信多愆期。思順焉足憑。

    慷慨臨川響。非此孰為興。

    哀吟梁甫巔??犊氜遭?。

  • 五十時。荷旄仗節(jié)鎮(zhèn)邦家。

    鼓鐘嘈囋趙女歌。羅衣綷粲金翠華。

    言笑雅舞相經(jīng)過。清酒將炙奈樂何。

    酒將炙奈樂何。

  • 六十時。年亦耆艾業(yè)亦隆。

    驂駕四牡入紫宮。軒冕婀那翠云中。

    子孫昌盛家道豐。清酒將炙奈樂何。

    清酒將炙奈樂何。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 王安石 黃庭堅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