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質
(唐代)王質,字華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號文中子。通生福祚,終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進士第,制策登科,位終寶鼎令。勉生怡,終渝州司戶。怡生潛,揚州天長丞。質則潛之第五子。少負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門。寓居壽春,躬耕以養(yǎng)母,專以講學為事,門人受業(yè)者大集其門。年甫強仕,不求聞達,親友規(guī)之曰:“以華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揚名顯親,非耕稼可致也?!辟|乃白于母,請赴鄉(xiāng)舉。
人物生平
元和六年,登進士甲科。釋褐嶺南管記,歷佐淮蔡、許昌、梓潼、興元四府,累奏兼監(jiān)察御史。入朝為殿中,遷侍御史、戶部員外郎。為舊府延薦、檢校司封郎中,賜金紫,充興元節(jié)度副使。入為戶部郎中,遷諫議大夫。
太和中,王守澄構陷宰相宋申錫。文宗怒,欲加極法。質與常侍崔玄亮雨泣切諫,請付外推,申錫方從輕典。質為中人側目,執(zhí)政出為虢州刺史。質射策時,深為李吉甫所器;及德裕為相,甚禮之,事必咨決。尋召為給事中、河南尹。八
年,為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宣歙團練觀察使。在政三年。開成元年十二月,無疾暴卒,時年六十八,贈左散騎常侍,謚曰定。
質清廉方雅,為政有聲。雖權臣待之厚,而行己有素,不涉朋比之議。在宣城辟崔珦、劉濩、裴夷直、趙丱為從事,皆一代名流。視其所與,人士重之。
王質的詩文
-
島嶼深沉碧,溪花淡薄紅。連山收宿雨,當戶進涼風。
暮靄孤村外,斜陽一笛中。西山起明月,未放酒杯空。
-
何處難忘酒,生民太困窮。百無一人飽,十有九家空。
人說天方解,時和氣自豐。此時無一盞,入地訴英雄。
-
陸路如蛙鈍,江流似馬馳。不嫌君去速,只恨我來遲。
兒女三杯酒,溪山五字詩。英豪到此地,莫更問何時。
-
元袞催韓覲,鏘鸞遲甫歸。無功生靜福,有道正危機。
棄智輕觀世,忘言妙格非。五車書滿腹,字字莫相違。
-
風動旗千干,霜明甲萬聯(lián)。愁邊悲有淚,幽燧冷無煙。
殺氣藏金鉞,臺光照玉船。元豐韓相國,故事講軍前。
-
黔郡隨山壤,盧溪上水舟。雙眸長不夜,兩鬢未全秋。
制錦寧傷手,鳴琴自點頭。武陵花賞遍,安穩(wěn)上瀛洲。
-
稍稍云氣散,溶溶山態(tài)回。翠旌千丈立,寶障百重開。
此地真堪老,何時遂得來。海中蛟蜃惡,吾不問蓬萊。
-
咳唾相聞地,江湖各一天。所思無物似,此去有人憐。
身遠何能近,心寬自覺便。難言知幾許,回首意茫然。
-
落日平西樹起煙,亂山缺處水連天。城樓突兀棲云表,樹影參差落眼前。
倒引歸心纏客病,欲隨飛鳥渡平川。不辭繭足投微徑,慰藉征行有晚蟬。
-
雨花臺下晚江秋,曾對斜陽倒玉舟。自斷我當歸吊屈,不應君亦未封留。
異時兵里同悲喜,今日樽前再勸酬。悵望佳人云暮合,空遺別恨與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