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仁郁

顏仁郁

唐代

科場才俊——顏仁郁, 字文杰,號品俊。福建德化三班泗濱人。生于唐大和(827~835)間。祖籍河南溫縣。祖父顏景茂,為兵曹參軍,入閩任福州侯官縣令。父顏芳(787~860),隨其父入閩,輾轉來到永福(今永泰)縣歸德場歸義鄉(xiāng)山亭里(今德化縣三班鎮(zhèn)泗濱村),受聘于金員外為家塾教師,后怡情當?shù)厣剿?,定居肇基于此。仁郁為顏芳第七子?

人物生平

  南宋紹定五年(1232),歐寧人、進士朱繼芳到德化任職,在晉謁長官祠并讀顏詩后,曾以次韻作《和顏長官百詠》,該詩今猶存,收輯于《德化文史資料》第三期(1980年3月版)。顏仁郁辭世后,葬于三班紗帽峰山腰。德化人民為懷念他,繪像恭奉,并于龍潯山腰及三班湖內寨(亦稱歸德寨)立祠,稱“長官祠”,塑像奉祀。其后民間將他神化,傳他“在世愛民,死而愛國”,宋末曾“顯圣拒元”,后又屢次“顯圣抵御匪寇”,有“光前扶后,濟世保民”之功。南宋乾道四年(1168)敕封為忠應侯,賜額“忠應廟”。寶慶元年(1225)加封濟靈王,二年又加封孚佑王。明嘉靖德化知縣許仁(1528~1530年任)建鄉(xiāng)賢祠,請于學院高賁,奉仁郁為首祀鄉(xiāng)賢。仁郁妻鄭鈺,三班碩杰鄭孚奕之女,冊封為一品夫人,卒與仁郁合葬;繼室姚氏,永春桃溪人,冊封為一品協(xié)靈夫人,卒后遷葬其側。子顏蕃(鄭出,姚養(yǎng)成),長成后移居永春,其子孫先后徙居漳州、古田、臺灣、廣東等地,肇基蕃衍,枝繁葉茂,桂馥蘭馨。仁郁墓及故居永茂堂,現(xiàn)為德化縣文物保護單位。泗濱名士、南宋淳熙七年至十一年(1180~1184)知德化縣事顏敏德曾謁歸德寨并詩:二百年來孺慕深,德聲教澤愜民心;造祠想見公如在,靈鎮(zhèn)寨湖頌至今。紹定三年(1230)七月,福建仙游縣隱士林云亦曾到廟留題:當年俯首仰廟池, 曾向南州制魅魑;生死樂哀無二憾, 請君細讀長官詩。干戈五季血成川, 市井依公一帖然;漢代神靈天助順, 公然無意掃腥膻。清康熙年間,德化縣典史顏志美(三班泗濱人)謁湖內寨長官祠留題:當年德政紀鴻猷, 興廢未知幾度秋;一到故祠無限感。湖山云水兩悠悠。清乾隆年間,泗濱里人顏種玉謁廟留題:山川清淑氣,人杰地鐘靈;歸德欽膺長,居民賴以寧。邦家棟梁望,姓字里居馨;名世雖恒產,幾乎獨殘形。殊允起阡陌,誕降擅風霆;忠貞炳日月,廟兒凌何兵。圣賢生邁種,鄒魯著芳型;護國奇勛在,榮封仰宗庭。

顏仁郁的詩文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 王安石 黃庭堅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