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
(清代)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興人。字子培,號巽齋,別號乙盫,晚號寐叟,晚稱巽齋老人、東軒居士,又自號遜齋居士、癯禪、寐翁、姚埭老民、乙龕、余齋、軒、持卿、乙、李鄉(xiāng)農(nóng)、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東軒支離叟等。他博古通今,學(xué)貫中西,以“碩學(xué)通儒”蜚振中外,譽稱“中國大儒”。
主要成就
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書學(xué)》中把沈曾植的書法列為“帖學(xué)”的殿軍人物,稱“他是個學(xué)人,雖然會寫字,專學(xué)包世臣、吳熙載一派,沒有什么意思的;后來不知怎的,像釋子悟道般的,把書學(xué)的秘奧一旦豁然貫通了”。這與王蘧常先生在《憶沈寐叟師》中稱“先生生前先以書法為余事,然刻意經(jīng)營,竭盡全力,六十四歲后始意寫字。至七十三歲去世,用力極勤,遂卓然成為大家?!?二說大同小異,同的是稱沈曾植大器晚成,不同的是一說沈中年之前“沒有什么意思”;一說是“刻意經(jīng)營,竭盡全力”。據(jù)沈曾植的生平經(jīng)歷來看,王說更接近些。據(jù)沈曾植自稱晚年書畫之緣始自光緒壬寅〔53歲)辭去南洋公學(xué)監(jiān)督后,重入都門時。
沈曾植“早歲欲仿山谷,故心與手忤,往往怒張橫決,不能得勢?!保ㄓ竹R宗霍《霋岳樓筆談》)但臨池之志仍然無間矣。在未中舉之前,學(xué)書以晉唐小楷為主,因為當(dāng)時江浙——帶文風(fēng)鼎盛,多數(shù)士子為了中舉,多練習(xí)所謂的“館閣體”。以至于沈曾植晚年在回憶時還為“館閣體”辯護,說:“唐有經(jīng)生,宋有院體,明有內(nèi)閣誥敕體,明季以來有館閣書,并以工整見長,名家薄之于算子之誚,其實名家之書,又豈出橫平堅直之外:推而上之唐碑,推而上之漢隸,亦孰有不平直者。雖六朝碑,雖諸家行草帖,何一不橫是橫、堅是豎耶?算子指其平排無勢耳。識得筆法,便無疑己。永字八法,唐之閭閻書師語耳。作字自不能出此范圍,然豈能盡?!?見《海日樓札叢》卷八)同時,他還得筆于包世臣,取徑于鄧石如、吳讓之。沈曾植曾有詩曰:“百年欲超支吳老,八法重添歷下讀”,又云“包張傳法太平時,晚見吳生最老師?!?見《憶沈寐受師》)所流露的正是這一階段的學(xué)書痕跡。之后,他又接受包世臣“備魏”可以“取晉”的觀念,取法北碑,尤嗜張裕釗的書法,并確確實實練了一陣子。這與他在光緒六年成為進士,北上就仕,開始經(jīng)營收羅一些碑帖,這是他后來自謂“書學(xué)深”的開始。當(dāng)然,他對待碑帖的態(tài)度未必全是藝術(shù)的眼光,有時月考證輿地、史實的目的,但對他今后書法氣質(zhì)的演變有著積極的影響。即使成不了“書家之字”,尚可作“學(xué)人之字”觀,這與他“學(xué)人詩人二而為一”的主張相一致的。
王蘧常先生把沈曾植的書風(fēng)演變分為兩個階段:六十歲之前“為孫隘庭臨《鄭文公碑》,絕少變化;又見為予外舅沈公仲殷寫佛經(jīng)卷,當(dāng)時詫為精絕者,亦不能過安吳軌轍?!?見《憶沈寐叟師》)六十歲之后,“真積力久,一旦頓悟,遂一空依傍,變化不可方物。”(同上)事實上,沈曾植學(xué)書情況比這樣復(fù)雜多多,尤其是晚年。據(jù)目前所見的作品來看,沈氏取法簡牘、唐人寫經(jīng)、《二爨》、鐘太傅、索靖、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黃山谷、倪元璐、黃道周都有些痕跡,這說明他還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碑帖結(jié)合,兼容并蓄。值得注意的是1910,沈曾植在題《伊川擊壤集》、《曹恪碑》、《李澹圓先生叱牘歸耕圖卷》三跋時,純用米芾筆法,駕輕就熟,非常老到。從中可以透出兩個消息: —中沈曾植借米芾書鳳來達(dá)到“意態(tài)縱橫”的目的,他推崇黃小仲的“始艮終乾”之說從中得到了驗證;二是取法米芾正是他實現(xiàn)“備魏取晉”理想的絕妙高招。因為他一生的學(xué)術(shù)與人生總旨皆的魏晉風(fēng)骨上。正是他從米芾那里悟到了“八面出鋒”的用筆方法,并將米氏刷字轉(zhuǎn)化為“翻覆盤旋,如游龍舞鳳,奇趣橫生”(見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xué)》),這才是他書法的奧秘所在。沈曾植晚年的書法,包世臣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尤其莊用筆的提按方面,而張裕釗與吳讓之的影響反而不怎么顯著。羅振玉在916年6月5日致王國維的信中曾提及沈曾植“服贗安吳,詆毀趙之謙一事”,可與佐證。夏承燾在《天風(fēng)閣學(xué)詞日記》卷二中記載:“冒鶴老嘗遇寐老曰:君筆誠奇縱矣,然不過以方筆為包安吳耳。寐老拍其肩曰:此安可為外人道?!贝擞忠蛔糇C。王國維有詩贊沈曾植的書法是“古意備張索,近勢雜倪黃。”作為同時代的大學(xué)者,此話切中要害。沈曾植中晚年的徘徊,正是在尋找表達(dá)“古意”的手段。既要出新,有要備復(fù)古之意。所以,他找準(zhǔn)了以“新理異態(tài)”而著稱的黃通周與倪元潞作為師法的對象。黃潛在《花隨人圣童摭憶》中也指出了這一點。他還經(jīng)常臨習(xí)一些冷僻的碑版,這與康有為《廣藝舟雙揖》中的觀點如出一轍。他常自稱“書學(xué)深而書功淺”,晚年遍臨諸碑帖算對“書功淺”的彌補。實際上,他到最后還未完全定型化,仍在探索之中。
沈曾植天資高,理想富,性格內(nèi)斂,毅力堅定,“藏身巧密”背后涌動著藝術(shù)的激情。沈氏晚年隱居滬上,仕途失意,心情抑郁,以詩書遣日。1921年,他正式在上海鬻書自給,以解生計之困,“海內(nèi)外輦金求書者穿戶限焉”。目前,社會上所流傳的作品辦大多在最后幾年所書寫的:但風(fēng)格上很少雷同,說明他不墨守一家,博收廣蓄的心態(tài)。他作詩主張要通“三關(guān)”,最后一關(guān)足“元嘉”。如何通“元嘉關(guān)”,他在《與金潛廬太守論評書》中提到:“但將右軍《蘭亭詩》與康氏山水詩打并一氣讀?!笨梢娖渚辰缡窃凇盎盍?,“庶兒脫落陶謝之枝梧,含咀風(fēng)雅之推激?!保ㄒ姟栋舶愫m集序》)此一想法,在他書法中也有,惜未能點破。抑或是他自認(rèn)為未臻此境,不便提出而已,不得而知。后來,陸維釗先生一生浸淫北碑甚深,到晚年亦有嘆識王字真諦太遲之慨。真可謂是英雄之見略同矣。沈曾植(寐叟)(1850--1922),浙江吳興人浙江嘉興人,字子培,號乙庵,號巽齋等,別號乙公,晚號寐叟,浙江嘉興人。生于詩書之家,學(xué)識廣博,為晚清學(xué)者、詩人和書法家。學(xué)識淵博,精音律史地,詩文書畫。其書初師包世臣,后工章草,參以二爨及北魏碑刻。清曾熙評其書法:“工處在拙,妙處在生,勝人處在不穩(wěn)?!薄镀呗伞沸袝髌酚小皹O繽紛離披沈曾植 之美”,在書壇上占有重要地位。
沈曾植書擅各體,尤以草書為佳。初學(xué)包世臣,復(fù)取法于鄧石如,晚年轉(zhuǎn)宗明末著名書法家黃道周、倪元璐,因而其書風(fēng)始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其書多用方筆,風(fēng)格挺健峭拔,沙孟海先生評其書曰:“翻覆盤旋,如游龍舞鳳,奇趣橫生?!鼻迥┕僦涟不詹颊?,民國時以遺老自居。
雖然我們在遺老的形象中窺出一絲保守、刻板、落伍的色彩,但是書法上,沈寐叟卻是一個相當(dāng)有膽魄的創(chuàng)新大家,他以北碑傳統(tǒng)為基點,在深入到書法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與線條表現(xiàn))的深層內(nèi)容之后,沈寐叟毅然決然,在以方筆作行草書方面作出了成功的嘗試。他的方筆斬截、銳而不峭、厚而不滯,見出極強的駕馭功底。但更令人振奮的,還在于他以方筆頓挫帶動行草書的連貫意識,把具體的連貫按照頓挫間隔成一組組意的連貫,在其中,既有古代章草的某種結(jié)體意識,又有努力求空間開張的橫向宕開,更有方線條棱角、鋒尖在不斷交替過程中的勾連吻合之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種出眾效果都是在流暢的揮灑過程中自然呈現(xiàn),而不是刻意做作而成的。
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典型:作為遺老,沈寐叟深深重視清代碑學(xué)所具有的價值,他不可能跨越這個歷史的規(guī)定。但作為藝術(shù)家,他又具備本能的開拓希望,因此他努力尋求在規(guī)定下的發(fā)展空隙,從一個清代人感到迷惘的風(fēng)格夾縫中走了出來。在一時間,沈寐叟的北碑行草風(fēng)成為民初書壇的一面大旗。
沈寐叟以方勝,吳缶廬以圓勝;沈寐叟意在生辣,吳缶廬旨在醇厚。沈寐叟以小見大、以局部見整體;吳缶廬則從大見小、從整體到局部。兩位大家可以標(biāo)志著民初書壇上的兩種不同路數(shù),當(dāng)然是同樣有高度的路數(shù)。
“昔年書法傳坤艮,置我三王二爨間。滿地殘陽看絕筆,落花如雪淚如環(huán)?!贝擞鄮熜滞蹙境n}其師沈寐叟墨跡之絕句詩也。王君十余歲由其父甲榮攜往請業(yè),寐叟未及與之論學(xué)術(shù),簡述書法奧訣告之,君晚歲題其真跡,為詩如此,余手錄之,今稿不復(fù)存,尚能背誦不誤。
書法一道,非限于書法而為書法也,必與其人之學(xué)問德業(yè)、事功成就、時代特征,息息相關(guān)。尤于書法本身,窮源竟委,集其大成,自創(chuàng)新面,然可以前無古人,如寐叟者,所以被尊為"三百年來第一人"也。
寐叟入仕途于晚清中光緒六年庚辰第二十四名貢士,出余舅祖翁瓶廬相國同和門下,殿試第三甲第97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第二等第20名,欽用主事,觀政刊部,自是始與賢士大夫交游,名揚海內(nèi)矣。寐叟生值清季,覓見歷代古物及新發(fā)現(xiàn)之文獻(xiàn)珍品,以其乾嘉治學(xué)之法治之,于遼、金、元史,西北、南洋地理,尤所究心,于甲骨文,敦煌秘籍,靡不究心,熔為一冶。與羅振玉、王國維諸先生論學(xué)開一世之新風(fēng),而羅、王包羅之廣猶不能及寐叟,寐叟于學(xué)術(shù)外尤擅書法繪畫,此皆羅、王所不能旁及者也。論并世學(xué)人,或與太炎章先生并列,然太炎不信甲骨,治學(xué)趨向,一以清中葉為歸,結(jié)一代之局則有余,若云創(chuàng)新,則遜寐叟一籌矣。
寐叟一生,政事學(xué)術(shù),出入綦忙,懶于著作,其名著《蒙古源流箋證》,自雕木版刊行;《元秘史注》,由中華書局排印出版,其他書名繁多,或數(shù)頁而止,短書雜札,往往書于帳冊之背或雜紙之上,雖標(biāo)明為書,實不過未經(jīng)整理排比之讀筆記、簡端評識而已。余客寐叟嗣子慈護處,按《日知錄》、《十駕齋養(yǎng)新錄》這例編次之,顏日《海日樓札叢》者是也,雖此屬畸零匯輯之書,未足見寐叟學(xué)術(shù)之廣博弘大,然未嘗不可窺豹一斑也。
書法一道,既匯眾長于一,寐叟少年時得啟迪于張裕釗,后遂由帖入碑,南北融化,上自先秦出土文物,下至唐人寫經(jīng),無所不取、無所不舍。寐叟所處之時代,玉人士稱寐叟第子王蘧常為當(dāng)代王羲之,其弟子尚然,高出弟子數(shù)倍之寐叟,奚待戔戔之贅言乎?
今嘉興市政府就所見收藏寐叟墨跡,選其精品,刊以淑世,甚盛事也,爰書其始末如此。
人物生平
1850年(道光三十年,庚戌)一歲。二月二十九日酉時。生于北京南橫街寓所,其父 年三十二歲,洪秀全是年起義。
1857年(咸豐七年,丁巳)八歲。五月十八父歿,哀痛如成人。家貧,隨母讀李義山詩。除夕仰望三星淚下,五十年后詩中憶及。
1860年(咸豐十一年,庚申)十一歲。英軍入侵天津,先生隨母避居昌平,登城樓目睹荒涼景象,甚悲痛。
1861年(咸豐十一年,辛酉)十二歲。從俞策臣讀《禮記》及唐詩半年。師將他去,先生牽衣哭不止,師贈畫六頁。母授王土禎《漁 陽山人菁華錄》,能背出許多佳句。
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十三歲。從原仁和縣今高雋生習(xí)詩詞,以蠅頭小楷抄讀 《通鑒紀(jì)事本末》、《明史紀(jì)事本末論》,對南明史事關(guān)心由此始。見老師與友人王硯香和詩,偷偷仿效、藏于書包內(nèi),老師發(fā)現(xiàn),認(rèn)為孺子 可教。次歲老師他去,彼此揮淚而別。
1867年(同治六年,丁卯)十八歲。家境貧困,以祖?zhèn)鞒跬亍鹅`飛經(jīng)》送當(dāng)鋪得三十錢買米,極難割舍。
1870年(同治九年,庚午)二十一歲。以大學(xué)生應(yīng)順天府試,考官羅繹農(nóng)驚為奇才,薦于主司,先生報罷,羅惋惜。
1872年(同治十一年,壬申)二十三歲。 坐海船至滬溯江而上去成都。娶李逸靜夫人,經(jīng)紫柏嶺張良廟,見風(fēng)光秀絕,徘徊久之。返京后夫人典當(dāng)首飾衣物勉先生讀書。次年鄉(xiāng)試中第二十二名。
1875年(光緒元年,乙亥)二十六歲。始治邊疆地理學(xué),得《游牧記》、《落帆樓文稿》以校東北、西藏、新疆地圖及《圣武親征錄》。
1877年(光緒三年,丁丑)二十八歲。去廣州看望叔父,研究法律。
1880年(光緒六年,庚辰)三十一歲。殿試第三甲中第九十七名,賜同進士出身,識康有為、朱一新及侍御李慈銘等學(xué)者,李已享文名,先生無名,兩卷經(jīng)翁同和閱,稱先生通人。 精讀歷代刑律著作,用功至勤。對蒙古地理有創(chuàng)獲。冬,還嘉興。次歲再去廣州省叔父。秋后游蘇州靈巖聽泉,十月回京。
1884年(光緒十年,甲申),三十五歲。住宣南珠巢街,所藏善本書遭盜。法人又欲侵華,先生憤憤不已。
1885年(光緒十一年,乙酉)三十六歲。為廣東鄉(xiāng)試出策問題目,皆“宋元學(xué)案”及蒙古史跡,參試者有康有為,未取,全場交白卷。中秋與京中名土?xí)谔杖煌ぁ?/p>
1887年(光緒十三年,丁亥)三十八歲??加喸督?jīng)世大典·西北地理圖》,定為回回人所畫,參考諸書校定城邑,有發(fā)現(xiàn)。
1888年(光緒十四年,戊子)三十九歲??涤袨樯蠒兎ǎ⒈J嘏纱髧W,將逮康, 先生勸其作沉迷金石態(tài)韜晦,康博覽群碑,著成《廣藝舟雙楫》??瞪鯌勏壬?,一日說大話,先生云“再讀十年書來與吾談書法可耳?!笨道⒍恕?/p>
1889年(光緒十五年,己丑)四十歲。任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俄國股章京。日本那珂通博士慕名來華求教西北地理諸事,先生以中原音切蒙古音教之而去。先生兼治諸鄰國地理,考訂唐宋航海路線,同時研究宋儒及佛道大典。以中和教康有為,糾正氣質(zhì)之偏,言其受質(zhì)冬夏氣多春秋氣少,康答信遜謝。
1891年(光緒十七年,辛卯)四十二歲。冬,遷員外郎。
1892年(光緒十八年,壬辰)四十三歲。初春任江蘇司郎中。二月叔父卒于穗。
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四十五歲。給事中上書抨擊康有為,請焚毀《新學(xué)偽經(jīng)考》,皇帝同意。先生營救無效。甲午海戰(zhàn)中國敗,先生憂憤深廣。好友李慈銘歿,痛哭。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四十六歲。上書請求允許他個人向英人借款修鐵道, 為權(quán)臣所阻未果。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丙申)四十七歲。俄皇尼古拉二世陰謀辦黑龍江漁業(yè)航務(wù),先生怒斥俄大使。八月二十九日母喪,大哀重病一年,久治不愈,自開處方立治,因侍母疾日久,故通醫(yī)書。袁世凱召先生去小站 委以重任,謝絕。十月。德軍侵膠州灣??涤袨閬淼?,先生流涕告康可上萬言書求變法。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丁酉)四十八歲。奉母靈柩南歸安葬?;实蹖⒅赜每涤袨?,先生贈《唐順宗實錄》,請康一閱,憂康改革過激生變??底x畢默然。五月應(yīng)張之洞聘 主持兩湖書院。提出治學(xué)必實用,于人心世道 利弊當(dāng)探本清源。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己亥)五十歲。返家合葬父母于祖塋?;匚洳龝r遇盜,失書籍碑帖數(shù)十種。居武昌株園,與陳石遺唱和,評議古詩。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五十一歲。八國聯(lián)軍入侵,先生攜家眷在上海,本擬 入京,見時局如斯,乃奔走南京,見兩江總督劉坤一,赴武昌晤張之洞、總辦商約大臣盛宣懷等,商定聯(lián)合行動,使聯(lián)軍有顧忌,牽制侵略者。七月敵兵入都,九月李鴻章來滬見先生說:“倘某不出京,恐亦不免如袁爽秋遇殺身之禍矣!”先生大病一場。
次年春至南京為劉坤一擬奏稿,提出:設(shè)議局,開書館,興學(xué)堂,廣課吏,設(shè)外部,講武學(xué),刪則例,整科舉,設(shè)警察等十事?!皠?wù)財訓(xùn)農(nóng),通商惠工,敬教勸學(xué)。授方任能?!鼻?八字為用,后八字為體。張之洞召見,共議新政,仍返揚州。不久任南洋公學(xué)監(jiān)督。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五十三 歲。辭南洋公學(xué)職回京刑部效力,前后十八年。住上斜街。調(diào)外務(wù)部合和會司員外郎。
1903年(光緒二十九歲,癸卯)五十四歲。任江西廣信府知府。至南昌,巡撫柯逢時召見,共議全省大計。時土子不愿讀書, 先生引孟子語“上無禮,下無學(xué),賊民興,喪無日矣!”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丙午)五十七歲。天主教徒王安之打傷南昌知縣江召棠,民憤起報復(fù),誤傷法、美基督教牧師,法、美兩國聞訊,兵艦開入鄱陽湖示威。巡撫胡鼎臣要殺百姓數(shù)人向法、美乞和,先生以為不可濫殺百姓,堅持談判,法、美氣焰收斂。四月任安徽提學(xué)使,赴日本考察,日人請教者甚多。歸皖,設(shè)存古學(xué)堂,請陳抑齋按外國高校教學(xué)法,取各校高材生聚集一堂施教。與安慶名土馬其昶、姚仲實、姚永慨、方綸叔博士、胡季庵、徐鐵華論文賦詩。十二月升布政使,推行湖北、江蘇新法,減輕租稅負(fù)擔(dān)。建天柱閣并作聯(lián)語 :“樓閣華嚴(yán),乘大悲愿;江山中夜,嗟太平人!”有掛笏亭,幽靜可讀書,名官齋為“曼陀羅室”。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戊申)五十九歲。慈禧太后、光緒同日病歿。
1909年(宣統(tǒng)元年,己酉)六十歲。創(chuàng)建造紙廠,外國求開銅官山,嚴(yán)拒。命日本教習(xí)去黃山采取植物標(biāo)本,又命人采取霍山藥材標(biāo)本,甚豐富。又欲為兩岳植物標(biāo)本,未成。詔下為禮學(xué)館顧問。八月張之洞卒,甚悲。自寫五絕說:“了此宰官身,即是菩薩道。無佛無眾生,靈源同一照”。
為馬其昶編訂并石印《抱潤軒文集》。命舉人謝石欽赴日考察稅制,日大藏省出示文 書,謝等回國,編成一書,先生序印之。
1910年(宣統(tǒng)二年,庚戌)六十一歲。校刊宋嘉泰本《白石道人歌曲》,附《事林廣記》卷八、《音樂舉要》卷九樂星圖譜于后,與姜夔自度曲譜互相證明,用安慶造新紙印成。上書言國事,被權(quán)臣所扣壓。賦一律寄慨:“不待招邀入戶庭,龍山推分我忘形。留連未免耽光景,鋪綴誰能較醉醒?兩后百科爭夏大,風(fēng)前一葉警秋蘦。五更殘月難留影,起看蒼龍大角星?!必愖哟髡竦桨矐c,當(dāng)局命出巨款招待,先生不許,得罪上方及戴振,后者以貪財色出名。先生上書乞退回故里。在皖五年,多病,夜眠二小時,仍堅持講學(xué)會客。待秋后去滬時只有十萬卷書,財物無多,人以為怪。十月回嘉興,埋頭讀書,不聞?wù)?。十二月整理審訂張百熙《退思軒詩集》并作序?/p>
1911年(宣統(tǒng)三年,辛亥)六十二歲。去南京與楊仁山居士討論佛學(xué),一月始?xì)w,住上海新閘路三十三號,六月回嘉興,七月大水,先生和郡守籌辦救災(zāi)。事畢,清帝退位,先生常居上海。
1912年(壬子)六十三歲。在海濱建樓,晨霧繚繞,似黃山峨媚山,作《山居圖》寄意。中外登門求教者甚多。九月返嘉興詠故園草木成九首詩。
1913年(癸丑)六十四歲。題所居為《海日樓》。俄人卡伊薩林持辜鴻銘信求見,為作《中國大儒沈子培》一文:“夙聞儒者沈子培之名,茲得相見之機,余于彼所以期待之者至甚。前在北京,與中國儒者談?wù)?,偶涉歐羅巴事每多舛偽。余意沈氏未 必有理解歐羅巴實際之知識,迨一接其言論風(fēng)采,而宿疑頓祛。沈氏實中國之完人,孔子所謂君子儒也。年逾六十,而精神毅力不異少年,蘊藉淹雅,得未曾有。殆意大利鄂那德達(dá)蒲思 評論古代西歐之文明,所謂意識完全者,誠中國文化之典型也。其言動無不協(xié)于禮義,待人接物,遇化存神,彼深知中國之情形無論已;即于國外亦洞悉其情偽,所謂象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更能見微知著。平行崇孔教,惡改革,守舊派之魁首也?!?辜鴻銘譯自卡伊薩林日記) 弟子王蘧常先生評曰:“公在遜清觥之為維新 之魁,何云惡改革?何云守舊?蓋夫子之道,中庸而已矣。過與不及,皆公所深惡。卡氏未 為知公也?!笨ㄊ弦噘F族,“改革”大抵指辛亥 革命。先生在明,當(dāng)抗清而死;在清當(dāng)作遺老 以終。此封建倫理使之然。重君主,輕民國,“民”又何曾有過“國”?在遺老中能改革陳弊,發(fā)展工廠鐵道,比較重民生,合乎現(xiàn)實,在學(xué)術(shù)上勇于開拓、一點不守舊,與他門下的王國維同為悲劇人物。蘧老為師辯護,亦時代 使然。后人苛求,何益?
1914年(甲寅)六十五歲?;剜l(xiāng)掃墓,登煙雨樓作詩多首。袁世凱連年派人問候,又聘為史館總纂,謝絕。
1915年(乙卯)六十六歲。王國維來請教音韻學(xué),給以啟導(dǎo),王甚敬先生。浙人聘先生修省志,提出只續(xù)為宜,敘事起于舊志所止的乾隆元年,止于宣統(tǒng)三 年,聘朱疆村、張爾田、王國維諸學(xué)者任事,人才濟濟。
1916年(丙辰)六十七歲。袁世凱竊國,先生早洞悉其奸,與康有為等密謀傾覆之,見康詩:“巨君謀帝制。假堯衣弟佗。與公謀覆 之,日夕同畫沙。偕公被密捕,頭顱巨萬賒?!逼渲惺聦嵰央y考訂。
王國維自日本來滬,先生說:“郝氏《爾雅義疏》一書于詁、言、訓(xùn)三篇,皆以聲音通之,善矣。然草木蟲鳥獸諸篇以聲為義者甚多,似未能觀其會通。君何不分條理之?文字有字原有音原,可作釋例一卷?!蓖跽辙k。五月袁賊死。七月,去敦煌盜過唐人手跡的法國人伯希和來與先生討論契丹、蒙兀兒國書及摩尼、婆羅門諸教源流。
1917年(丁巳)六十八歲。四月張勛北上,五月七日先生抱病北行。十三日溥儀復(fù)辟,授學(xué)部尚書,二十五日事敗、奔弟子封家,一見痛哭,七月乘海船歸滬。冬大病,頭重腳輕。
1918年(戊午)六十九歲。親友弟子擬慶先生與夫人七十雙壽,苦辭。書商送來元刻明補《樂府詩集》一百卷,乃以此為慶典紀(jì)念品。秋移居威海衛(wèi)路二百十一號,題寓樓為“隱谷”,自號隱谷居土,籌備亞洲學(xué)術(shù)研究會。題在安慶所作的詞為“僾詞”。
1919年(己未)七十歲。二月十日起寫《月愛老人客話》一卷。海內(nèi)贈壽文壽詩甚多,先生以自壽詩作答。夏,移居新閘路九十一號,寫成《全拙庵溫故錄》。
1920年(庚申)七十一歲。為日本學(xué)者白川省三講《尚書》。九月中風(fēng),神智清楚,年終痊愈。
1921年(辛酉)七十二歲。弟歿大哭,病數(shù)月。始賣字以自給,求者極多不暇接,日本人尤眾。
1922年(壬戌)七十三歲。正月病愈,三月回鄉(xiāng)掃墓。四月弟子林歿。又病,病中每日看書,無學(xué)不治。六月十一日,與夫人結(jié)婚 半世紀(jì),按故鄉(xiāng)風(fēng)習(xí)重偕花燭。七月十五日復(fù)病,得樊公詩,和以七律五首,后不再作詩,茲錄其一:“不死何妨更論文?冀州飆舉思夫君。金壺墨盡搜殘刻,黃葉階干省舊聞。俗諦一星成劫火,故人千里夢秋云。年年心緒凋殘盡,念我桓山鳥失群?!笔鲁醵形缙饡β?lián)。初三歿。
1923年(癸亥)十一月初六葬于祖塋側(cè)南門外王店榨篰村。
先生別名頗多,見于題跋者有:惹庵、憶庵、乙僧、寐翁、睡庵、睡翁、乙叟、遜齋、遜翁、耄遜、巽齋、遜叟、李鄉(xiāng)農(nóng)、馀齋老人、茗香病叟、孺卿、皖伯、宛委使者、菩提坊里病維摩、釋持、梵持、建持、持卿、隨庵、守平居土、谷隱居土、浮軒、癯禪、癯翁、東疇小隱等等。
沈曾植字子培,一作子裴,號乙盦,亦作檍盦,又號孺卿,別署寐叟、乙龕、遜齋、遜翁、老遜、遜公、遜叟、寐翁、馀翁、馀齋、隨庵、東軒、灊傭、乙僧、灊皤、寐道人、李鄉(xiāng)農(nóng)、月愛老人、巽齋老人、睡庵老人、東湖病叟、姚埭老民、青要山農(nóng)、遜齋居士、守平居土、姚埭癯禪、宛委使者、馬鳴侍者、東湖盦主、東疇小隱、幽谷朽生、茗香病叟、遜齋學(xué)人、東軒支 離叟、踵息軒主、媻者藪長、釋持梵持諸名。嘉興人,奇辟宏偉,博學(xué)多聞。光緒庚辰進士,累官至刑部主事、總理衙門行走、安徽布政使護理巡撫。乙巳復(fù)辟拜授學(xué)部尚書。
沈曾植的詩文
-
南湖日暮。盡消遍游塵,總宜船櫓。瘴雨飄襟,蠻花側(cè)帽,今日江湖倦旅。
為問漁莊蟹舍,何似馬人龍戶。聽夜雨。暗潮生,還有婆留射否。
是處深巷畔,碎遠(yuǎn)春聲,點點都曇鼓。鶴去亭孤,龍移潭冷,望到江蓮白羽。
幾日竹林游跡,拍遍梅邊樂句。莫苦憶武昌魚,試膾宋家霜縷。
-
呼起弁陽叟,還作雅談無。野語齊東未問,韻語落西湖。
不向二宗參話,不共四靈通社,佳句錦囊余。無學(xué)亦無病,詩說味同如。
我知君,君靳我,卷還渠。清苕濁霅,無恙仙館占名區(qū)。
也有玉田春水,也有碧山新月,個是竹山廬。誰是紫霞叟,還倩上彊朱。
-
岸幘風(fēng)前,又過了、一年春色。垂楊外、鵲兒喜報,鶯兒歌劇。
梁燕語聞長嘆久,林鵑淚為思?xì)w滴。又紅肥、綠瘦幾多般,催朝夕。
霜鬢老,金杯窄?;ㄒ妆M,愁何益。怕東君誤了,九秋荊棘。
鷹到春來能變化,蛇憐風(fēng)去無蹤跡。作大家、兒笑復(fù)如何,茵憑側(cè)。
-
殘照不回頭。睇燕危樓。無心秋色有心愁。盡眼垂楊千萬縷,踠地絲休。
重疊報章留。黯淡銀鉤。榆錢飛盡麥人收。長是斷無人見處,芳草悠悠。
-
九疊屏風(fēng)取次張。九派下潯陽。九九圖中,燕脂催點,春事九回腸。
情知不是長安路,九面誤衡湘。稽首灊云,九天司命,九鳸問歸裝。
-
殘雪樓臺似夢中。去年花下惜悤悤。斷腸流水又相逢。
海涸尚余清淺碧,淚多難洗兩三紅。返魂忽證鳳林鐘。
-
花朝三日過。殢江皋,余寒香慳花朵。掛月珊枝,僾西風(fēng),想見石公高臥。
禪榻沈吟,甚病樹仙舟情左。孤負(fù)遙期,雪海春浮,夢君吟坐。
莫放箬如船簸。問可有留題,脂粘粉涴。雪暗關(guān)山,倩西崦,一笛玉龍吹破。
送客詩成,便穩(wěn)趁橛頭單舸。重向莫釐高處,議聯(lián)青瑣。
-
道人心性圓如月,帝網(wǎng)重重?zé)o量。百面交光,三生留照,不斷字輪明相。
蟠龍鼻仰。問青蓋何年,玄冥無恙。鬢影春風(fēng),倚樓頻看自惆悵。
拓本幾番相餉。有西池瞻敬,尊那供養(yǎng)。仕至公卿,傳宜孫子,多賀國家天上。
聽聲卜響。剩表圣心情,容成知狀。不老山人,玉泉饒醉盎。
-
愁日愁隨一線長。流珠去去不商量。長鬣松呼能識我。
磥砢。數(shù)他夏臘飽風(fēng)霜。
不用餐英還拂帽。顛倒。梅花紅處菊猶香。松下老僧無盡意。
慶喜。婆羅勒果葉間藏。
-
金風(fēng)似剪,銀潢如帶,良夜愔愔羅襪。人間已自罷穿針,只天上未忘佳節(jié)。
畫屏殢楚,金釵訴愿,兒女夜情都別。仙裙永斷適石榴紅,問此后聘錢誰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