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

王獻之

魏晉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生于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圣”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他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獻之病逝,年僅四十三歲 。隆安元年(397年),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謚號“憲”。王獻之自幼隨父練習(xí)書法,以行書及草書聞名,但是在楷書和隸書上亦有深厚功底。與其父王羲之并稱為“二王”。并有“小圣”之稱。還與張芝、鐘繇、王羲之并稱“書中四賢”。張懷瓘在《書估》中評其書法為第一等。王獻之亦善畫,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目其畫為“中品下”。

主要成就

  書法

  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shù)并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家學(xué)淵源,學(xué)習(xí)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后起之秀。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fēng)流,不亞于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xí)書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筆,從“內(nèi)拓”轉(zhuǎn)為“外拓”。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彼膫魇啦輹珜氂小而嗩^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里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彼摹吨星锾沸胁荩捕?,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王獻之學(xué)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局限于學(xué)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風(fēng)格。終于取得了與王羲之并列的藝術(shù)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巨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dǎo),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筆法基礎(chǔ)。由于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采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并列的藝術(shù)地位和聲望。謝安曾問他:“你的書法與令尊大人相比,怎樣?”王獻之道:“當(dāng)然不同,各有所長?!敝x安道:“旁人評價不是這樣。”王獻之道:“旁人哪里知道?”

  他還創(chuàng)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shù)字,由于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獻之的楷書父子聞名之世,唐宋以下的書家們,寫楷嚴整俊美,媚俏的筆調(diào)。他們父子倆的楷筆,真可是千古不朽,萬世流傳,有不可磨滅的吸引力。桓玄很喜愛他們父子的書法,做了兩個書袋,分別裝著他們父子二人的字畫,放在左右欣賞。

  由晉末至梁代的一個半世紀,他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其父王羲之。梁書畫家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張芝驚奇,鐘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將四賢并稱。而宋齊之間書學(xué)地位最高者則一度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xué)書,天資極高,敏于革新,轉(zhuǎn)師張芝,而創(chuàng)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圣,與其父同稱“二王”。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云:“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nèi)非惟不復(fù)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當(dāng)時幾乎成了王獻之的天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揚王羲之而貶抑王獻之,一些書法評論家才開始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他的父親王羲之。但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xué)習(xí)?,F(xiàn)代著名學(xué)者、書法家胡小石更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fā)展而成的。

  張懷瓘在《書估》中評其書法為第一等,并評其真書第四、行書第二、章草第一、草書第三,與其飛白書都為神品,他的八分書則被列為能品。庾肩吾《書品》將王獻之的書法定為上中品,而盛熙明在《法書考》中則將其書法列為上品。

  王獻之的遺墨保存很少,數(shù)量遠遠沒有王羲之那么豐富。因唐太宗貶獻之而不購求其書作,內(nèi)府的王獻之書跡“僅有存焉”。宋初的書法,并舉“二王”,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閣帖》?!胺泊蟪嫉嵌?,皆以賜焉?!碧杏幸话胧恰岸酢钡淖髌?。單著錄王獻之書帖的有七十三件,經(jīng)后人考證為偽作或他人所書者達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雅好王獻之書法,《宣和書譜》所收的王獻之書跡增至八十余件。但這些墨跡本絕大多數(shù)沒有保存下來,僅存的墨跡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歷代刻帖還保留著一些真跡刻本。

  繪畫

  王獻之擅長繪畫,曾應(yīng)桓溫之邀將扇上墨跡改畫成黑馬母牛。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目其畫為“中品下”。

人物生平

  王獻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為王羲之第七子。他少負盛名,高超不凡,放達不羈,雖終日在家閑居,但形貌舉止并不顯得懶散,才華氣度超過時人。

  他曾與兄長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訪謝安,兩位兄長多談世俗事,王獻之只隨便說了幾句問候寒溫的話。離開謝家后,客人問謝安王氏兄弟的優(yōu)劣,謝安說:“小的優(yōu)?!笨腿藛栐颍x安回說:“大凡杰出者少言寡語,因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焙笕③瓡抑烂癁槠蕖?/p>

  王獻之最初出任州主簿、秘書郎,后轉(zhuǎn)任府丞。被挑選為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的駙馬,屢辭不得,遂與郗道茂離婚。謝安十分敬愛王獻之,請他擔(dān)任自己的長史。

  太元五年(380年),謝安因功進拜衛(wèi)將軍,王獻之仍擔(dān)任其長史。不久,授職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征拜入朝擔(dān)任中書令。

  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后,有關(guān)他的封贈禮儀在百官中存在著不同意見,只有王獻之、徐邈共贊謝安對朝廷有忠心與他所建立的功勛。王獻之還上書極力陳述謝安的功績,晉孝武帝于是以隆重的禮儀封贈謝安。

  王獻之因長期服散致疾,為避娶新安公主,又曾灸足,導(dǎo)致落下后遺癥,最終于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年僅四十三歲。

  隆安元年(397年),王獻之之女王神愛(即晉安帝安僖皇后)被立為皇后,安帝便追贈王獻之為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謚號“憲”。

王獻之的詩文

王獻之的名句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 王安石 黃庭堅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yīng)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quán)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fēng)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