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因

劉因

元代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骃,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茍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yīng)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后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死后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謚“文靖”。明朝,縣官鄉(xiāng)紳為劉因建祠堂。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劉因出生于宋理宗淳佑九年(1249年)閏二月九日,蒙古滅金后的第十五年。劉因的故鄉(xiāng)容城地處冀中平原腹地,劉因的祖輩世代居住于此,長期身為金朝的臣民,高祖父、曾祖父和叔祖父曾三世仕金,其父劉述親身經(jīng)歷了金朝末年的戰(zhàn)亂,而后曾短期在元朝做官,但主要過的是隱居不仕的處士生活。時代的風云,家業(yè)的盛衰,祖父輩的經(jīng)歷,都在他的心靈中烙上深深的印跡,給予他的思想和性格以重要影響。

  劉因在故鄉(xiāng)出生時,已是戰(zhàn)亂初寧的元蒙初年。劉因幼年,就全國范圍說,戰(zhàn)爭雖有,但劉因生活的今河北一帶,倒是一派升平氣象。這期間,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久亂初寧的年代。元朝初年,由于社會安定,政策得當,北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得到進一步恢復(fù)和發(fā)展,“民間墾辟種藝之業(yè),增加數(shù)倍”。全國的統(tǒng)一,交通的暢達,也促進了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繁榮,城市貿(mào)易、農(nóng)村集市以及對外貿(mào)易都有了巨大發(fā)展。劉因的青少年時代正是恰逢這樣一個難得的和平時期,它對劉因思想的形成有巨大影響。

少有大志
  劉因自幼受儒學家世熏陶,其父劉述興趣廣泛,對天文、歷數(shù)、陰陽、醫(yī)方、性學、史學等都有研究。劉因出生后,父親對他十分鐘愛珍視,杜絕交游,一門心思傳授劉因讀書識字。劉因天資聰慧,穎悟過人,在父親的啟蒙教育下,三歲讀書識字,每天讀千百言,過目成誦;六歲開始學習作詩,七歲(一說十歲)就能寫文章,文筆不俗,落筆驚人。

  劉因少有大志,十五歲時就曾作詩明志“鴻鴿凌云志,燕雀安能知?!鼻嗄陼r代的劉因抱著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在詩篇中常坦率地表露自己的志向和遠大抱負。二十歲時所作《希圣解》,即以"希賢、希圣、希天為主旨,并以天地間一清才自命。

  中統(tǒng)元年庚申(1260年),劉因隨父親遷往真定,師從北方名儒硯彌堅,學業(yè)大進,同學中無人能及。硯彌堅不僅才華出眾,而且慧眼識人才,在他所教學生之中,力推劉因,預(yù)言劉因會成為名儒。

  劉因從硯彌堅處學習的是經(jīng)學,鉆研訓詁疏釋之說,但他很快便不滿足了。宋金兩代文壇注重“以辨博長雄”的詞章和“誕漫坐雜”的經(jīng)義,“南北崇尚幾無所分別”,中統(tǒng)年間前后,經(jīng)許衡、竇默、姚樞等人的提倡,在南方被公認為“正學”的程朱理學也規(guī)模日廣地傳播到北方。劉因?qū)υ缒暄辛暤摹坝栐b疏釋之說”本來就心存疑惑,接觸到了理學著作,為學方向及思想面貌便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開始專心研讀程朱諸書。

授徒明道
  劉因家境貧寒,經(jīng)常家無余糧手無余錢,雖然自己學有所長,遠近知名,但他仍能安貧樂道,不茍合于世,也不亂結(jié)交朋友,不義之財更是一分不取。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父親劉述病逝,經(jīng)濟更加窘迫,無力安葬,劉因無奈之下寫信給父親的好友楊恕,在其資助下才得以完成喪事。

  至元十一年(1274),元朝下詔伐宋;大軍浮漢入江,水陸并進,順流而下。不到兩年,宋亡。劉因頗傷宋朝為奸臣所誤,拘留元朝國使以挑兵釁,終致國亡,遂作《渡江賦》以哀之。他曾欲南游江湖,覽觀南宋諸先儒名跡,但未能成行,反而北上易州(今河北易縣),到當時辭官家居的何瑋家館課授徒。何瑋曾參與伐宋之役,藏書中有不少是從南宋舊境攜回的理學書籍,這些書在北方不易搜尋,劉因教書三年,得以實現(xiàn)“館于藏書之家而肆其檢閱”的宿愿。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劉因三十歲,元初沒有科舉取士,知識分子無由進入仕途。劉因身為布衣,雖抱負不凡,但建功立業(yè)實難。為了謀生,劉因只得在家開設(shè)學館,授徒教學。他自編教材,見解獨到,將理學貫穿教學之中,講究師道尊嚴。他據(jù)學生特點,因材施教,讓每個人都有所成就,因此聲名日隆。朝中公卿官員過保定的很多,聽到劉因的名聲,往往登門拜見。劉因謙虛謹慎,深居簡出,拜訪的官員,他大都遜避,不與相見,非常有個性和操守。

  至元中葉,忽必烈長期倚信以“理財”固寵的回回大臣阿合馬,日益疏遠“諱言財利事”的朝中儒臣。劉因遂采取超脫于政治的處世態(tài)度。劉因非常欣賞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就將居所題名為“靜修”,以自表心志。

東京執(zhí)教
  至元十九年(1282),權(quán)傾一時的阿合馬被殺,元廷的政治斗爭形勢發(fā)生了變化。被蒙古、色目和漢族高級官僚中的漢法派所一致?lián)碜o的新政治領(lǐng)袖、太子真金,更加積極、直接地參與各種有關(guān)的政治活動,一時間在漢族士人中引起對于“朝政更新”的強烈樂觀情緒。

  由于士大夫?qū)⒁蚨嗨Q譽,名聲越來越大,丞相文貞王不忽木尤其極力薦舉,太子真金下詔,征劉因入朝,授給他承德郎、右贊善大夫的官職(五品)。這時的朝野對真金改革朝政的過度希望,無疑也感染了劉因,且真金甚重儒臣,關(guān)懷備至。劉因受教之后,便與使者通行。

  當時,真金在宮中建立大學,原由贊善王恂執(zhí)教。劉因入朝時,王詢剛剛?cè)ナ溃谑蔷徒犹嫠穆毼?,教授宮廷子嗣讀書。劉因一介儒生,教授鄉(xiāng)里,忽然受到朝廷的征聘,一躍而成為朝官,且成為大學的教授,這表明,劉因此時在學問上已經(jīng)成熟,并有相當建樹,是以聲名遠播。劉因入朝為時不長,因繼母病重,辭官歸家。第二年繼母去世,依當時風俗,劉因要居喪守孝,為官的事遂被擱置。

重歸隱淪
  由真金所發(fā)動的更新朝政的改革,還來不及等劉因母喪服除,就因與元世祖忽必烈政見不合而中途夭折。這次事件給予劉因很深的刺激,使他對于元朝政治再也不抱什么希望,而且反過來,對于自己輕易應(yīng)詔、一聘而起十分后悔,遂隱居以教學為生。

  此后的幾年間,因遭荒年,糧價上漲,他的生活頗為桔據(jù),有時不得不以一些代食品糊口。此時期的詩作中對這種清貧生活多有反映,并流露出比較濃重的隱逸情調(diào)。劉因的生活不僅是清貧的,而且是孤寂的;不幸接連而至:早失父母且不說,兩個姐姐又相繼亡故;四十歲后喜生一子,卻又不幸早夭。劉因身體本來就比較羸弱,喪子的憂傷更使他受到沉重打擊,以致百病纏身,形體癯瘁,須發(fā)斑白。

二次被征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劉因四十三歲。元世祖忽必烈殺權(quán)相桑哥,“朝政又一更新”。又有朝臣薦舉劉因,忽必烈下詔以集賢學士、嘉議大夫征召劉因,這個職位屬于三品清要之職,授給一個平民,在當時是被人看作不次之寵的。但此時的劉因,身體已經(jīng)惡化到不能扶病而行的地步,且不愿再仕,于是上書以疾固辭,寫下了著名的《上政府書》(一名《上宰相書》)表明心跡。

  上疏呈至朝廷,忽必烈甚感遺憾,惋惜地說:“古時有不肯受召的臣子,就是這樣的人吧?!?/p>

因病辭世
  至元三十年(1293 年),國子助教吳明又陳書朝廷,薦劉因為國子祭酒。但就在這年夏季四月十六日,劉因竟因病與世長辭,終年四十五歲。元仁宗延祐年間贈翰林學士、資善大夫,追封容城郡公,謚號文靖。

劉因的詩文

  • 謝病三公掾,分司五嶺南。柱山天下秀,憲府百僚參。

    夜泊防風浪,晨征避瘴嵐。遙知慈母念,先汝過湘潭。

  • 君家瓠落無所容,江湖誰辨平生胸。海南佳氣久郁塞,滟滪似喜今相逢。

    前年對酒面發(fā)紅,今年對酒氣如虹。江山萬古騷人國,跬步便與華胥通。

    河間古儒病我枸,聞我一飲喜氣濃。平生得意南湖張,此意頗與河間同。

    太古洼尊老無底,一朝傾倒何由供。醉鄉(xiāng)千年有此客,鳥歌蝶舞春濛濛。

    醉翁之意不在酒,宛如琴意非絲桐。太和風境無酩酊,洛陽樓閣高玲瓏。

    泠然仙馭一杯水,眼中渺渺無極翁。西家伯倫瞽且聾,東家醉死王無功。

    酒中醒境渠未識,冰壺秋月昆崙峰。舉杯喚月來胸中,人間白日浮云空。

    五嶺山高云幾重,朱崖滅沒南飛鴻。玄鶴翩翩渺何許?操瓢徑訪眉山公。

  • 十載雞泉隱,今朝市閣晴。民謠混諸國,里號帶軍營。

    瀛海依依見,堯山隱隱橫。懷今與思古,獨立若為情。

  • 買得雞泉新釀,病中無容同斟。遣人持送旅窩深。呼取毛翁共飲。少個散花天女,維摩憔悴難禁。安排走馬杏花陰。咫尺春風似錦。

  • 龍山古壯哉,郁郁盤煙嵐。一讀元子詩,泠然玉泉甘。

    江山勝景要佳客,而我不到懷應(yīng)慚。雷家髯翁虎眈眈,劉氏遺愛存河南。

    百年喬木動秋色,籃輿誰與供奇探。昆山出美玉,楚國多楩楠。

    孫郎復(fù)貴種,良璞須深函。勾萌慎培養(yǎng),云霄看巖巖。

    野夫老矣一何拙?平生只有歸休堪。傳經(jīng)訪道可無愧,為我早辦龍山庵。

  • 善惡茍不應(yīng),鬼神昧茫然。是非茍相形,行止千萬端。

    世路廓悠悠,聊且憑化遷。居常待其盡,任真無所先。

    詩書塞座外,弱子戲我前。親戚共一處,馀糧宿中田。

    促席延故老,斗酒散襟顏。聊以永今朝,百世誰當傳?

  • 百歲三分一,初心謾慨然。空囊難避節(jié),青鏡不留年。

    靜閱無窮世,閒觀已定天。履端思后日,四鼓未成眠。

  • 方寸足留耕。大勝良田萬頃平。陰理不隨陵谷變,分明。

    霜落西山滿意青。

    千載董生行。雞犬升平畫不成。終日相看天與我,高情。

    身外浮云自古輕。

  • 行色匆匆緣底事,山陽梅信相催。梅花香底有新醅。南州今樂土,得意即銜杯。君見太行憑寄語,云間蒼壁崔嵬。平生遮眼厭黃埃。高樓吾有興,無惜送君來。

  • 悠悠萬古。茫茫天宇。自笑平生豪舉。元龍盡意臥床高,渾占得、乾坤幾許。

    公家租賦。私家雞黍。學種東皋煙雨。有時抱膝看青山,卻不是、長吟梁甫。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 王安石 黃庭堅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yīng)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quán)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