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忠

劉秉忠

元代

劉秉忠(1216-1274年),初名劉侃,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臺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聰,任官后而名劉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學家。劉秉忠是元初政壇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對于元代政治體制、典章制度的奠定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同時,又是一位詩文詞曲兼擅的文學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贈太傅,封趙國公,謚號文貞。元成宗時,追贈太師,改謚文正。元仁宗時,追封常山王。

主要成就

  劉秉忠不僅是元朝初年的大政治家,他學問功底深厚,也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學者、詩人和散曲家,自號藏春散人,每以吟詠自適。一生在天文、卜筮、算術(shù)、文學上著述甚豐,計有《藏春集》六卷、《藏春詞》一卷、《詩集》二十二卷、《文集》十卷、《平沙玉尺》四卷、《玉尺新鏡》二卷等。部分詩詞:

  《南呂·干荷葉》、《雙調(diào)蟾宮曲》、《木蘭花慢·望乾坤浩蕩》

  楊鐮先生的《元詩史》就用了相當篇幅評價其詩,認為“他是元初北方詩壇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評價劉秉忠的文學成就,主要依據(jù)今存之《藏春集》(或名《藏春散人集》、《藏春詩集》)六卷,所收為詩和詞,收詩計七律二百三十九首,七絕一百五十一首?!队罉反蟮洹窔埦碇猩杏幸徊糠謩⒈以姟⒈乙簧鷮懽饔写罅课恼?,但后世所能夠看到的,僅有《全元文》卷一一五所收三篇。評其詞作,大致可依據(jù)《藏春集》卷五與《全金元詞》所收劉秉忠的散曲,今知有小令《干荷葉》一組八首和《蟾宮曲》一組四首,分別載《陽春白雪》前集卷一和《陽春白雪》后集卷一,《全元散曲》收錄。其中《干荷葉》第五至第八首可以斷定非劉秉忠作,則實存散曲兩組八首。

  劉秉忠詞曲在元代都稱名家。人們談元詞,無例外地要舉出《藏春詞》,清人編《歷代詩余》,選劉秉忠詞五首(兩首誤收,一首《沁園春》非劉秉忠所作,一首《干荷葉》雖為劉秉忠作但屬曲而非詞)。今人論元詞,劉秉忠也居重要位置。前人論劉秉忠詞,最有影響的文獻有二:一為王鵬運《藏春樂府跋》,二是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三之《藏春詞》。王鵬運“謂雄廓而不失之傖楚,醞藉而不流于側(cè)媚”二語,為劉秉忠詞風格評論定調(diào)。后人研究,多由此二語生發(fā)。

人物生平

早期經(jīng)歷

  劉秉忠,字仲晦,初名劉侃,因信佛教改名子聰,任官后而名秉忠。劉秉忠自幼聰穎,八歲入學就能日誦文數(shù)百言。十三歲在帥府做人質(zhì),十七歲為邢臺節(jié)度使府令史,以便于就近奉養(yǎng)其親。劉秉忠為令史時常郁郁不樂,一日感嘆道:我家世代為官,難道我寧愿淪為書記小吏嗎?大丈夫生不逢時,只有隱退以待時而起。便棄官隱居于武安山中。若干年后,被天寧寺虛照禪師收為徒弟。后又云游云中,留居南堂寺。
元世祖即位之前,海云禪師奉召,路過云中時聽聞劉秉忠博學多才,邀與同行。劉秉忠拜見元世祖后,元世祖甚為稱贊,多次垂詢。劉秉忠于書無所不讀,尤其深入研究《易經(jīng)》及宋邵雍《經(jīng)世書》,至于天文、地理、律歷、占卜無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元世祖甚是寵愛,留其身邊供職。后數(shù)年因父歿奔喪回家,元世祖賜金百兩為治葬之用,且遣使送至邢州。服喪期滿,便召還至和林。劉秉忠至和林后上書數(shù)千百言。元世祖對他的這番議論,甚為贊賞,均加采納。劉秉忠又上言道:“邢州戶口原有萬余,自興兵以來都不滿數(shù)百,若派真定的張耕、氵名水的劉肅這樣的良吏去治理,必定能恢復舊日盛況?!庇谑浅⑴蓮埜麨樾现莅矒崾梗瑒⒚C為副使。不久流民復業(yè),升邢州為順德府。

  他不但為元王朝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而且以《周禮·考工紀》關于都城建設為指導思想進行規(guī)劃修建的元大都,被譽為“大元帝國的設計師”,甚至元朝的國號也是出自劉秉忠的建議。

  根據(jù)《元史》記載,劉秉忠在上書中建議“鰥寡孤獨廢疾者,宜設孤老院,給衣糧以為養(yǎng)”。忽必烈采納了他的建議,下詔賑濟天下鰥寡孤獨廢疾者。此后,元朝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對這些困難群體的收養(yǎng)救助制度,至元八年(1271)在各路設濟眾院一所,至元十九年各路立養(yǎng)濟院一所,還規(guī)定了收養(yǎng)的標準和操作過程。

從旁建言

  元憲宗三年(1253)、四年和九年,劉秉忠隨元世祖征伐大理、云南和伐宋時,力勸元世祖勿濫殺,所以每克一城都沒有妄戮一人,所至人民全活者不可勝計。

  中統(tǒng)元年(1260),元世祖即位,采納劉秉忠的建議,下詔建元紀年,設立中書省和宣撫司。朝廷舊臣、山林隱士都被錄用。劉秉忠雖居于皇帝左右,但仍著舊服,當時人稱他為“聰書記”。

詔命還俗

  至元元年(1264),翰林學士承旨王鶚奏言,劉秉忠早在陛下即位前就參與軍國大事,有勞有功。今陛下即位,萬象更新,而劉秉忠仍著舊裝,我等于心不安。應正其衣冠,給以厚爵。皇帝采納,拜劉秉忠為光祿大夫,位至太保,參與領導中書省政事,并詔令以翰林侍讀學士竇默之女為劉秉忠的妻子,賜奉先坊作為劉秉忠府第。

功勛卓著

  劉秉忠受命后以天下為己任,凡國家大小事務,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深得皇帝寵信。所推薦和提拔的人,后都為名臣。至元三年,劉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東北設計建造一座新的都城。新城規(guī)模宏偉,工程浩大,在劉秉忠和張柔、段楨等主持下,進展很快。
至元六年,訂立朝儀。至元八年,劉秉忠建議忽必烈,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為“大元”,忽必烈采納了,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來。劉秉忠還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營建。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宮闕建成。劉秉忠還為皇帝制定官制,朝見皇帝禮節(jié)、百官的服飾及俸祿等。

無疾而卒

  至元十一年八月,劉秉忠忽然無病而卒,年五十九歲。元世祖聞耗驚悼,對群臣說:“秉忠為朕盡忠三十余年,小心謹慎,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學問之深,惟朕知之?!毕铝畛鰞?nèi)府錢將其安葬于大都。至元十二年,贈太傅,封趙國公,謚文貞。元成宗時,贈太師,謚文正。元仁宗時,又進封常山王。在有元一代,漢人位封三公者,僅僅劉秉忠一人而已。

劉秉忠的詩文

  • 曉角才初弄。驚覺幽人夢。珠壓花梢的的圓,春露昨宵重。小鼎香浮動。閑把新詩誦。坐客同嘗碧月團,擘破雙飛鳳。

  • 桃李無言一徑深??统畲汉弈鄬???椿ㄗ镁魄议_襟。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絕有知音。月明千里故人心。

  • 衣冠零落暮春花。飄卷滿天涯。好把中原麟鳳,網(wǎng)來祥瑞皇家。白云丹嶂,青泉綠樹,幾換年華。認取隨時達節(jié),莫教系定匏瓜。

  • 布衣藍縷曳無裾。十載苦看書。別有照人光彩,驪龍吐出明珠。天人學業(yè),風云氣象,可困泥涂。隨著傳巖霖雨,大家濟潤焦枯。

  • 云去風來雨乍晴。斷煙分遠樹、夕陽明。夕陽無處雁斜橫。山重疊,山外更入行。千古短長亭。別離渾是苦、柰西征。欲憑雙鯉寄幽情。東流水,幾日到襄城。

  • 曉起清愁酒盎空。清愁緣底事、別離中。登臨無地與君同。青山色,山外更重重。落盡海棠紅。薔薇新破萼、露華濃。牡丹芳信一簾風。尋幽夢,曾到小園東。

  • 漠北云南路九千。舊年鞍馬上、又新年。玉梅寂寞老江邊。東風軟,楊柳得春先。斜月照吟鞭。可人難似月、缺還圓。桃花流水杏花天。歡娛地,誰斗酒尊前。

  • 太白詩成對酒,仲宣賦就登樓。思鄉(xiāng)懷古兩悠悠。黃塵路,風雨鬢驚秋。三島云隨鶴馭,五湖月載歸舟。青山西塞水東流。功名好,歡伯笑人

  • 紅雨斜斜作陣,綠云碎碎成堆。武陵溪口幾人迷。桃花水,流入不流回。夏日董風殿閣,秋宵寶月樓臺。仙凡境界隔塵埃。青鸞客,歸去又歸

  • 酒酌花開對月明。醒中醉了醉中醒。無花無酒仍無月,愁殺耽詩杜少陵。三品貴,一時名。眾人爭處不須爭。流行坎止何憂喜,笑泣穿途阮步

劉秉忠的名句

熱門詩人

納蘭性德 鄭燮 白樸 馬致遠 王安石 黃庭堅 蘇軾 楊萬里 劉克莊 陸游 歐陽修 朱熹 陳著 辛棄疾 張孝祥 秦觀 吳潛 劉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吳文英 晏幾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彥 程垓 賀鑄 李清照 周敦頤 文天祥 岳飛 李煜 陸龜蒙 韋應物 李商隱 元稹 劉禹錫 齊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張籍 姚合 許渾 杜牧 皎然 劉長卿 貫休 賈島 溫庭筠 孟郊 王維 韓愈 王建 錢起 岑參 羅隱 鄭谷 杜荀鶴 方干 孟浩然 戴叔倫 權(quán)德輿 韓偓 皮日休 張祜 韋莊 皇甫冉 張喬 張說 吳融 盧綸 李嶠 王昌齡 顧況 宋之問 高適 司空圖 李端 趙嘏 柳宗元 張九齡 李賀 韓翃 馬戴 王勃 賀知章 酈道元 陶淵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馬遷 曹操 曹植 諸葛亮 卓文君

詩詞類型

抒情 寫景 寫人 山水 詠物 婉約 春天 送別 秋天 離別 愛情 思鄉(xiāng) 愛國 懷古 哲理 節(jié)日 友情 邊塞 閨怨 戰(zhàn)爭 梅花 豪放 田園 月亮 夏天 勵志 冬天 重陽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節(jié) 寒食節(jié) 地名 清明節(jié) 春節(jié) 菊花 端午節(jié) 黃河 惜時 讀書 兒童 民謠 憂民 長江 母親 老師 寫風 寫山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