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宜陽城外,長滿了繁盛的野草,連綿不絕,山澗溪水向東流去,復(fù)又折回向西。
春山之中,樹木繁茂芬芳,然空無一人,花兒自開自落,一路上鳥兒空自鳴啼。
注釋
宜陽:古縣名,在今河南省福昌縣附近,在唐代是個重要的游覽去處,著名的連昌宮就建在這里。
芳樹、春山:這兩句互文見義,即春山之芳樹。
創(chuàng)作背景
李華因在安祿山陷長安時受偽職,被貶為杭州司戶參軍。而此詩正寫于安史之亂平息后不久。當(dāng)時宜陽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宮。然而,在安史之亂中,這里卻遭到嚴(yán)重破壞,景象荒涼。詩人在安史之亂后經(jīng)由宜陽,對這些景象產(chǎn)生獨特的體驗,因?qū)懴麓嗽姟?/p>
李華(約715-766),唐代散文家,詩人。字遐叔,趙郡贊皇(今屬河北)人。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天寶二年(743)登博學(xué)宏辭科,官監(jiān)察御使、右補闕。安祿山陷長安時,被迫任鳳閣舍人?!鞍彩分畞y”平定后,貶為杭州司戶參軍。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病故。作為著名散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并與蕭穎士、顏真卿等共倡古義,開韓、柳古文運動之先河。其傳世名篇有《吊古戰(zhàn)場文》。亦有詩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輯有《李遐叔文集》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