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寧可沒有肉吃,也不能讓居處沒有竹子。
沒有肉吃不過人會瘦掉,但沒有竹子就會讓人變庸俗。
原因是人瘦還可變肥,人俗就難以醫(yī)治了。
旁人若果對此不解,笑問此言:“似高還似癡?”
那么請問,如果面對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獲甘味之樂,世上又哪來“揚州鶴”這等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注釋
⑴於潛:舊縣名,在今浙江省臨安市境內(nèi),縣南有寂照寺,寺中有綠筠軒。僧:名孜,字惠覺,出家于於潛縣的豐國鄉(xiāng)寂照寺。
⑵此君:用晉王徽之典故。王徽之酷愛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來種竹,人問其故,徽之說:“何可一日無此君?!贝司词侵褡?。大嚼:語出曹丕《與吳質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p>
⑶揚州鶴:語出《殷蕓小說》,故事的大意是,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有的是想當揚州刺史,有的是愿多置錢財,有的是想騎鶴上天,成為神仙。其中一人說:他想“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兼得升官、發(fā)財、成仙之利。
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春,蘇軾出任杭州通判時,從富陽、新登,取道浮云嶺,進入於潛縣境“視政”。於潛僧慧覺在於潛縣南二里的豐國鄉(xiāng)寂照寺出家。寺內(nèi)有綠筠軒,以竹點綴環(huán)境,十分幽雅。蘇軾與僧慧覺游綠筠軒時,寫下了這首《於潛僧綠筠軒》。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