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白鷺兒,品格最高尚。
新長出的潔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許多禽鳥大聲喧嚷它卻獨自凝眸沉寂。
它孤獨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里的石上。
當(dāng)前山煙云消散的時候,它就展翅迅飛于遼闊的碧空。
注釋
高格:品格高尚。
毛衣:指白鷺新長的羽毛。
喧呼:喧囂,吵嚷。凝寂:寧靜不噪。
芊芊:草茂盛貌。
潺(chán)潺石:立在潺潺流水中的石頭。
遙碧:遼闊碧藍的天空。
創(chuàng)作背景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秋,劉禹錫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二王八司馬”同被貶謫到遠僻的地方。劉禹錫所到的地方是朗州(今湖南常德)。他運用詩歌作武器,尖銳地諷刺、抨擊那些害人虐物的宦官權(quán)貴,熱情地贊美那些志行高潔的被放逐者。前者以《聚蚊謠》膾炙人口,后者則以這一首《白鷺兒》最為突出。
![劉禹錫](/uploads/shici/5ae7b1b37a940abe9908b306ebad9d32.jpg)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xué)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