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望不見平時帝王的翠輦經(jīng)過,只能在夜半聆聽冤鬼的悲歌。
宮妃金輿不返難見到傾城色,只有曲江的流水被玉殿分波。
臨死時才想念在華亭聽鶴唳,老臣憂念王室命運悲泣銅駝。
經(jīng)過天荒地變雖使人心摧折,若比傷春的哀慟此意不算多。
注釋
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秦為宜春苑,漢為樂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稱。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園。唐復名曲江。開元中更加疏鑿,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節(jié)游賞勝地。《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參差?!?/p>
望斷:向遠處望直至看不見。翠輦:飾有翠羽的帝王車駕。
子夜:夜半子時,半夜。又是樂府《吳聲歌曲》名。悲歌:悲壯地歌唱。
金輿:帝王乘坐的車轎。傾城色:舊以形容女子極其美麗。此指嬪妃們。
玉殿:宮殿的美稱。下苑:本指漢代的宜春下苑。唐時稱曲江池。
華亭聞唳鶴: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銅駝:銅鑄的駱駝。多置于宮門寢殿之前。
天荒地變:影響巨大而深遠的巨變。指國家的淪亡。折:摧折。
傷春:為春天的逝去而悲傷。一作“陽春”?!皞骸币辉~,在李商隱的詩歌語匯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來概括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主題,這里特指傷時感亂,為國家的衰頹命運而憂傷。
創(chuàng)作背景
曲江是唐代長安最大的名勝風景區(qū),安史之亂后荒廢。唐文宗頗想恢復升平故事,于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軍修治曲江。十月,賜百官宴于曲江。甘露之變發(fā)生后不久,下令罷修。李商隱這首詩,就作于事變后的第二年春天。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