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醉·暮景蕭蕭雨霽
暮景蕭蕭雨霽。云淡天高風(fēng)細(xì)。正月華如水。金波銀漢,瀲滟無際。冷浸書帷夢斷,卻披衣重起。臨軒砌。
素光遙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塵何處,相望同千里。盡凝睇。厭厭無寐。漸曉雕闌獨(dú)倚。
譯文注釋
譯文
傍晚雨過天晴,庭院里一片寂靜。天高云淡,微風(fēng)細(xì)細(xì)。在這如水月光中,星光與之交相輝映,仿佛沒有邊際一般。書房中的冷氣將夢打斷,只好披上衣服又一次起來。來到臺階前。
月光高照。因?yàn)橄肽钸h(yuǎn)方的妻子,遠(yuǎn)隔千里的音信在何處,同時望著天上的明月。盡凝視。寂寞無法入睡。天色將明,仍獨(dú)自倚著闌干。
注釋
佳人醉:詞牌名,《樂章集》注“雙調(diào)”。雙調(diào)七十一字,上片七句五仄韻,下片八句六仄韻。
暮景:傍晚的景色。
蕭蕭:蕭條,寂靜。雨霽(jì):雨過天晴。
月華:月光。
金波:本謂月光,月光浮動若金之波流,借指月亮。
銀漢:銀河。
瀲滟:水波蕩漾的樣子。此指星光月光交相輝映。
書帷:書齋中的帷帳,代指書齋。
軒砌:屋前臺階。
素光:月光。
翠蛾:婦女細(xì)而長曲的黛眉,泛指美女。
杳隔:遠(yuǎn)隔。音塵:音信,消息。
凝睇:凝望,注視。
厭厭:無精打采。
雕闌:用彩畫裝飾的闌干。
創(chuàng)作背景
柳永成年后離開家鄉(xiāng)福建崇安縣,雖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較動蕩。羈旅行役成了他的家常便飯。他對羈旅漂泊的苦況有著深切的體會乃至清醒的認(rèn)識,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羈旅行役詞,這首《佳人醉》就是其中之一。觀詞中內(nèi)容,此詞應(yīng)為早年遠(yuǎn)游時思念家室之作。
![柳永](/uploads/shici/cadf878eea5c21a5a264f7978c5dfd6b.jpg)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jìn)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fēng)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dú)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dāng)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