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臘月將盡時去哪里泛舟最好呢?吟詩起興最好之地莫過于瀟湘。
靠近湘江正在捕魚的漁船買來最肥美的魚兒,逢與落雪時沽來的酒酒香更加醇厚。
夜深之時,深山里的猿啼遍了整片岳麓山,雁子知道春天快到了,就別離衡陽飛回北方。
我與君更好欣賞這江山綺麗之景,裁來新擬的詩句傳到長安。
注釋
殘臘:臘月快要結束的時候。臘,指農(nóng)歷十二月。
吟:吟詩。
瀟湘:代指湖南一帶。
偏:表示程度,很、最、特別。
倍:加倍。
岳麓(lù):岳麓山,在湖南長沙。
雁知春近:這里指雁自衡陽而北返。
剩:更。
采:采摘,指欣賞。
帝鄉(xiāng):指原零陵,即現(xiàn)在的永州。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荀鶴與友人在殘冬之時為尋取詩料、游覽瀟湘時所作的一首清逸之作。詩人于湘江上泛舟,置身世外,自由自在,飲酒、戲風弄雨,一切任其自然,隨遇而安,以此為樂。自然的愜意尋求讓他感到生活隱逸的閑適,從而寫下這首詩。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