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一從棄魚釣,十載干明王。
無由謁天階,卻欲歸滄浪。
仲秋至東郡,遂見天雨霜。
昨夜夢故山,蕙草色已黃。
平明辭鐵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蕭條景,拔剌飛鵝鶬。
四郊陰氣閉,萬里無晶光。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聊以玉壺贈,置之君子堂。
譯文注釋
譯文
自從放棄魚釣生活,十余年來求見明王,
可嘆無路踏上天階,又想回那隱居之鄉(xiāng)。
仲秋季節(jié)來到東郡,已見天上降下寒霜,
昨夜夢中回到故山,故山芳草色已枯黃。
平明時分離開鐵丘,太陽落山來到大梁,
仲秋分象多么蕭條,雁飛聲聲南歸故鄉(xiāng)。
四面郊野陰云籠罩,一望無邊昏暗無光。
長風陣陣吹動茅草,野火點點燃燒枯桑。
故友您在匡城為官,政績卓著名聲正香。
姑且以我玉壺相贈,將它安投放友廳堂。
注釋
大梁:戰(zhàn)國魏都,唐時為汴州治所。卻寄:回寄。匡(kuāng)城主人:即《醉題匡城周少府廳壁》之“周少府”??锍?,唐滑州屬縣,在今河南長垣西南。
一從:自從。魚釣:指隱居生涯。
十載:自開元二十二年(734)作者“獻書闕下”(《感舊賦》序)至天寶元年(742)作此詩時,歷時九載,“十載”乃舉其成數(shù)。干明王:向君王求取功名。干,干退,求取。明王,即明主,指皇帝。
謁(yè)天階:謁見天子。天階:登天的階梯,這里指通向皇宮的臺階。
滄浪(làng):水名,具體地址說法不一,這里指隱居之地。
東郡:隋郡名,唐曰滑州,治所在今河南滑縣東。岑此行大抵沿黃河先至滑州,再至匡城,復由匡城至鐵丘,再到汴州。
雨霜:下霜,“雨”作動詞。
夜:一作“日”。故山:指作者的少室舊居。
蕙(huì)草:香草。
平明:天亮的時候。鐵丘:在今河南濮陽縣北。
拔剌(bá là):象聲詞。鵝鶬(cāng):雁的別稱。
陰氣:陰冷的云霧。
晶光,光亮。
白茅:即茅草,至秋季而變白。
野火:一指原野上焚燒枯草所縱的火,一指磷火,即鬼火??萆#嚎莞傻纳H~。
南燕:唐滑州胙城縣(今河南延津東),漢代曰南燕縣。胙城與匡城緊鄰,故此處以南燕代指匡城。
籍籍:形容名聲甚盛。
玉壺:取高潔之意。
君子:指周少府。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篇作品為詩人離長安東行至大梁后的寄贈之作,創(chuàng)作于天寶元年(742)八月。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