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請代我,向東坡舊鄰問候,就說我,羈絆在玉堂深處。問東坡:自從我走以后,又有誰來過?是否雪壓小橋,這斷了來路?我將歸去啊,我將歸去,徜徉東坡,沐浴催耕的春雨。
注釋
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后唐莊宗李存勗創(chuàng)作?!肚逭婕啡搿爸袇握{(diào)”。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
東坡:指貶謫黃州時的舊居以及鄰人。
玉堂:指翰林苑。
別后:指蘇軾于元豐七年(1084)四月離開黃州。
壓:覆蓋。小橋:指黃州東坡雪堂正南的小橋。
一犁:形容春雨的深度。
創(chuàng)作背景
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自元豐三年(1080)二月到黃州,至元豐七年(1084)四月離去。在京城官翰林學(xué)士期間,雖受重視,但遭程頤等竭力排擠,心情并不舒暢。故此借寫出這首《如夢令》,抒寫懷念黃州之情,表現(xiàn)歸耕東坡之意。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