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從七千里外貶謫來的毛發(fā)斑白之人,如一葉孤舟在險惡的十八灘頭飄零。
思念故鄉(xiāng)山水使我憂思成夢,地名叫惶恐灘更讓我憂傷。
長帆受風,如大腹鼓起,雨水暴漲,不見了水流石上的波紋。
我應當為官府充當水手,因為我一生經(jīng)歷的風浪實在太多太多。
注釋
二毛人:黑白頭發(fā)兼雜的老年人。
十八灘:在贛江險處,惶恐灘即其中之一。
孤臣:失勢無援之臣。
帆腹:帆受風,鼓起像肚腹,故稱“帆胰”。
石鱗,像魚鱗一樣的石頭。
知津:《論語·微子》:“使予路間津焉?!眴柦?,夸義為詢問渡口,后人常借用作請求指點。這里“問津’即識途,語意雙關。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年),主張變法的新黨重新被大宋朝廷重新起用,元祐舊臣遭受打壓。蘇軾在河北定州知州任上,先后被貶官到廣東英州、廣西寧遠軍、廣東惠州。蘇軾在赴惠州途中,乘船入贛江,經(jīng)過江西萬安縣的惶恐灘。面對險灘,前途渺茫的詩人蘇軾,以達觀的精神,寫下了這首詩。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