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昨天夜里在長沙痛飲沉醉而眠,今天拂曉就伴著湘江兩岸的明媚春色遠行。
環(huán)顧四周,只有江岸上春風中飛舞的落花為我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語,似乎在親切地挽留我。
西漢時的賈誼才能世上少有,初唐時的褚遂良書法絕倫無比。
兩人在不同的時代都曾名高一時,但是都被貶抑而死。這不堪回首的往事,真是令人黯然神傷。
注釋
潭州:今湖南長沙一帶。
湘水:即湘江。
檣燕:船桅上的燕子。
賈傅:即漢代賈誼 。因曾官長沙王太傅,故稱。
褚公:指唐代書法家褚遂良。絕倫:無與倫比。
名高:盛名,名聲大。
回首:回想,回憶。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峽,準備北歸洛陽,終因時局動亂,親友盡疏,北歸無望,只得以舟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帶。《發(fā)潭州》一詩,是詩人在大歷四年(769年)春離開潭州赴衡州時所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