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自會稽歌
庾肩吾于梁時,嘗作宮體謠引,以應(yīng)和皇子。及國勢淪敗,肩吾先潛難會稽,后始還家。仆意其必有遺文,今無得焉,故作還自會稽歌以補其悲。
野粉椒壁黃,濕螢滿梁殿。
臺城應(yīng)教人,秋衾夢銅輦。
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
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迍賤。
譯文注釋
譯文
庾肩吾在梁朝時,曾經(jīng)作《宮體謠引》,用來奉命與皇子唱和。到了梁朝國勢衰敗,庾肩吾先是在會稽避難,后來才回家。我認(rèn)為他一定會留下文章,現(xiàn)在卻沒有發(fā)現(xiàn),因此作《還自會稽歌》來補寫他的悲情。
塊塊霉斑把皇宮的墻壁弄得暗黃,成群的螢蟲飛繞在梁國宮殿周旁。
他曾經(jīng)是皇宮隨侍奉命作詩的寵臣,如今卻在秋寒被窩里把太子車輦夢想。
這位歸來者的鬢發(fā),點綴有吳地的寒霜,他的身軀將與秋塘蒲草一樣衰老枯黃。
含情脈脈地辭別那京都皇宮,流亡的臣子廝守在貧困低賤的家鄉(xiāng)。
注釋
會(kuài)稽:在今浙江紹興。
庾肩吾:字子慎,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世居江陵(今屬湖北)。善詩,辭采甚美。蕭綱當(dāng)太子時,任東宮通事舍人。綱即位,任度支尚書。侯景叛亂,庾肩吾逃往會稽,后又轉(zhuǎn)道回家,事見《梁書》、《南史》之《庾肩吾傳》。
宮體謠引:詩篇名,今不傳。宮體,梁蕭綱喜作艷詩,以宮中女子為題材,大家仿效之,漸成風(fēng)氣,時稱“宮體”。
應(yīng)和皇子:奉命與皇子唱和詩歌?;首?,指蕭綱,他未被立太子之前,封為晉安王。
國勢淪?。哼@里指侯景叛亂,梁朝都城陷落等事件。國勢,宋刊本、蒙古本、元本、《全唐詩》作“國世”。
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宮殿,常用椒和泥涂在壁上,溫和芳香。
濕螢:螢生于潮濕的地方,故名。
臺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梁朝臺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應(yīng)教:臣子與諸位王子唱和詩作,稱為“應(yīng)教”。
銅輦:太子所乘坐的車。
塘蒲:一作“蒲塘”。
金魚:宮門上魚形鎖鑰。此處代指皇宮。
羈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員。迍(zhūn)賤: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難,處于賤辱的地位。迍,通“屯”。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xué)界存有爭議。錢仲聯(lián)認(rèn)為此詩創(chuàng)作時間為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時李賀十六歲。而朱自清在《李賀年譜》中把這首詩大體定為元和八年(813年)秋(李賀時為二十四歲)李賀以病辭奉禮郎,回到故鄉(xiāng)昌谷時所作。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