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我去年就登臨了縉云山,今年又置身于這風雪彌漫的白登山。
可憐我在冬至還在他鄉(xiāng)為客,何曾想到會在此天涯舉杯消愁。
傍晚邊城響起的號角聲直通雁門關,關外積雪呈現(xiàn)出斑駁之色,延伸到白龍堆沙漠。
遙想家鄉(xiāng)在遠方的江村之中,卻又怕說起此時梅花已經(jīng)盛開了。
注釋
云中:古郡名,今山西大同市。至日:冬至節(jié)。
縉云嶺:又名仙都山,在今浙江縉云縣境。
白登臺:即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為漢高祖被匈奴圍困處。
日至:日南至,即冬至。
何意:何曾想到。滅涯:遠方。數(shù):屢次。
角:軍中吹的號角。雁塞:即雁門塞,又名雁門山,在今山西代縣西北。
關:雁門關,在山西省代縣北部,為長城要塞之一。馬色:這里疑指地有積雪,現(xiàn)出斑駁之色。龍堆:亦稱白龍堆,在新疆羅布泊以東至甘肅玉門關,古代為西域交通要道。
愁說:指怕提起故鄉(xiāng)風物。細細開:形容花枝繁盛,花時長久。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寫冬至在云中郡(今山西大同)過節(jié)的所見所聞??滴跞辏?664年),詩人往謁山西按察副使曹溶,居住于大同的萬物同春亭。冬至這天本應與家人團圓,身處天涯的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qū)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滴跏四辏?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jīng)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chuàng)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