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我這個遠(yuǎn)行之人,站在隴山坡頭,望著隴山上四分而流開去的水流,心潮為之起伏。
流水沒有間斷之時,旅途之人也從無休歇之時。
我的才能微薄,只夠得上做一個小官,如今承蒙知己相召,委以重任,于是不辭艱辛,孤獨地仗劍往來萬里之途。
我哪里是不思念故鄉(xiāng)呢?我之所以離鄉(xiāng)背井前往赴任,為的是感念知遇之恩。
注釋
此詩《全唐詩》題作“登垅”,題下注:“垅,應(yīng)作隴,詩同?!彪]:隴山,在今陜西隴縣西北。
隴頭、隴上:《全唐詩》作“垅頭”、“垅上”,同時又注明應(yīng)作“隴”。
淺才:微才。通:往來。一命:命即官階,一命為最低級的官。
適:走、往的意思。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是高適應(yīng)哥舒翰的征召為河西節(jié)度使幕府掌書記,離長安前去河西節(jié)度使治所涼州(今甘肅武威)上任途中,登隴山有感而作。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