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淮河四絕句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遠(yuǎn),中流以北即天涯!
劉岳張韓宣國威,趙張二相筑皇基。
長淮咫尺分南北,淚濕秋風(fēng)欲怨誰?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浪交涉亦難為。
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中原父老莫空談,逢著王人訴不堪。
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
譯文注釋
譯文
船離開洪澤湖岸邊,到了淮河后心情就變得很不好。何必說要到遙遠(yuǎn)的桑乾河才算塞北邊境呢,淮河中流線以北就已經(jīng)天盡頭了!
劉錡、岳飛、張俊、韓世忠眾將抗金宣示了國威,趙鼎和張俊二賢相奠定了國家基業(yè)。淮河兩岸咫尺之間南北分裂,秋風(fēng)中灑淚應(yīng)該怨恨誰?
淮河中的舟船相背而馳,連激起的波痕接觸一下也難以做到。只能看到天上的鷗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在南北岸之間飛翔。
中原的父老們沒說一句客套話,遇到我這個皇帝使者便訴說不能忍受金朝壓迫之苦。反而是不會說話的鴻雁,還能夠一年一度回到江南。
注釋
洪澤:洪澤湖。
桑乾:亦作“桑干”。桑干河為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當(dāng)時已淪入金人之手。
中流:指淮河的中流線,為宋、金的分界線。
劉岳張韓:劉錡、岳飛、張俊、韓世忠。
趙張:趙鼎和張俊。
咫(zhǐ)尺:周制八寸為咫,十寸為尺。形容距離近。
為(wéi):做。
王人:帝王的使者。
創(chuàng)作背景
淳熙十六年(1189)冬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來的“賀正使”(互賀新年的使者),這組詩是他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當(dāng)時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后觸景傷懷所寫的四首絕句。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