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相隔兩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這晚上,能與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
高高梧桐樹飄落一片枯葉,獨坐在空空的書齋里,思念著故鄉(xiāng)親人。
朝廷對我剛剛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為解除人民的災(zāi)難和憂患,況且本來自己的身體就不太好。
雖然十分思念諸弟,但畢竟分別時間不算太久,還是不要過于在意這短期的分別,以致顏鬢蒼老,歲月失時。
注釋
星河:銀河。
空齋:蕭條的居室。
用:因為。
人瘼(mò):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而改。
微疴:小病。
顏鬢:容顏,鬢發(fā)。
蹉跎:虛度年華,指衰老。
創(chuàng)作背景
《新秋夜寄諸弟》作于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當時韋應(yīng)物四十七歲,這年初夏,詩人由比部員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詩人籍貫長安,原來又在中央任職,所以常和諸弟棲游共處;今雖升遷,但遠在外郡,因而秋來十分思念諸弟,感秋而有此作。

韋應(yīng)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