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留別永叔子履
新霜未落汴水淺,輕舸惟恐東下遲。
遶城假得老病馬,一步一跛飲人疲。
到君官舍欲取別,君惜我去頻增嘻。
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開席羅酒卮。
逡巡陳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
烹雞庖兔下籌美,盤實飣餖栗與梨。
蕭蕭細(xì)雨作寒色,厭厭盡醉安可辭。
門前有客莫許報,我方劇飲冠幘欹。
文章或論到淵奧,輕重曾不遺毫厘。
間以辨謔每絕倒,豈顧明日無晨炊。
六街禁夜猶未去,童仆竊訝吾儕癡。
談兵究弊又何益,萬口不謂儒者知。
酒酣耳熱試發(fā)泄,二子尚乃驚我為。
露才揚己古來惡,卷舌噤口南方馳。
江湖秋老鱖鱸熟,歸奉甘旨誠其宜。
但愿音塵寄鳥翼,慎勿卻效兒女悲。
譯文注釋
譯文
秋霜還沒降下,汴河水很淺,只怕東下的輕舟不能走得迅疾。
繞滿都城借來匹又老又病的馬,一步一瘸令我體倦神疲。
到你的官舍想和你告別,你惋惜我將要離去頻頻地嘆息。
老仆邁著隨意的步子去請子履,你又讓人羅列杯盤安排酒席。
不一會兒陸先生果然也來到此地,聚坐在小屋談話聊以排遣愁意。
烹制的雞兔味道鮮美,果盤中滿滿地堆放著栗和梨。
細(xì)雨蕭蕭天色生寒,盡情醉飽哪有推辭的道理。
門前如有客至不許通報,我正痛飲,帽子頭巾歪得已不整齊。
有時談?wù)撐恼碌缴钊胄钐?,輕和重不曾遺漏一毫半厘。
其間論辯夾雜戲謔常叫人笑倒,哪兒還顧得沒有明天早餐的糧米。
直到京城六街宵禁,還沒有散去,書童仆人悄悄驚訝著我們的癡迷。
談?wù)撥娛卵芯繒r弊又有什么補(bǔ)益?眾人都不認(rèn)為讀書人懂得這些大道理。
酒酣耳熱試著發(fā)泄胸中郁憤,連兩位朋友都因我的行為而詫異。
顯露才能表現(xiàn)自己從古就為人所惡,我只有卷舌閉口奔到南方去。
江湖上秋色深鱖魚鱸魚正肥,歸去大吃美味倒很合時宜。
但愿你們常常寄來音信,千萬不要學(xué)小兒女離別時悲悲凄凄。
注釋
1.永叔:歐陽修,字永叔,作者摯友。子履:陸經(jīng),字子履,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其母再嫁陳見素,冒姓陳。后見素卒,仍復(fù)姓陸。慶歷元年(1041年)為集賢校理。
2.汴水:即汴河。由河南流經(jīng)安徽入淮河。為唐宋漕運的重要河道。
3.舸(gě):大船,此處泛指船。
4.假:借。
5.跛(bǒ):瘸。
6.官舍:此時歐陽修為館閣???。取別:告別。
7.嘻:嘆息。
8.便步:按日常習(xí)慣行走的步調(diào),區(qū)別于正步。髯(rán)奴:指老仆。髯,古稱多須者為髯。
9.卮(zhī):酒器,此泛指酒杯。
10.逡(qūn)巡:不一會。陳子:指陸經(jīng)。
11.伸眉:謂解脫愁苦。
12.庖(páo):煮?;I(chóu):筷子。
13.饤饾(dìngdòu):堆積。
14.饜(yàn)饜:飽。別本作“厭厭”。
15.劇飲:痛飲。幘(zé):包頭巾。欹(qī):傾斜。
16.淵奧:深刻奧妙。
17.毫厘:十絲為毫,十毫為厘,比喻微小。
18.辨:通“辯”。謔(xuè):開玩笑。絕倒:俯仰大笑。
19.晨炊:早飯。
20.六街:唐代長安城中有左右六條大街,北宋汴京也有六街。禁夜:禁示夜行。
21.吾儕(chái):我輩。儕,輩,類。
22.弊:指朝政弊端。
23.儒者:指文士。
24.尚乃:也還。
25.“露才”句:漢班固《離騷序》云:“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蹦铣簞③摹段男牡颀垺け骝}》:“班固以為露才揚己,忿懟沉江。此用其事。露才揚己:顯露才能,表現(xiàn)自己。
26.卷舌噤(jìn)口:閉口不言,表示不再對朝政發(fā)表議論意見。噤,閉。南方馳:指被派作監(jiān)湖州鹽稅事。
27.“江湖”句:用張翰事?!稌x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摈Z(guì)、鱸(lú),魚名,其味肥美。熟,謂長大成熟。
28.奉:接受。甘旨:美味。
29.寄鳥翼(yì):古有鴻雁傳書之說,故云。
30.慎勿:切勿。慎,千萬。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慶歷元年(1041年)作者四十歲時所作。當(dāng)時,北宋對西夏的戰(zhàn)事正緊。梅堯臣懷著憂國憂民的感情渴望獲得一個上前線的機(jī)會,可是未被理會。這件事給了他很大的刺激,他滿懷失意之情怏怏離京。此詩真實地反映了他臨行前痛苦而復(fù)雜的心情。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bǔ)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jìn)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