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勝過了那神奇的大鰲,力氣之大可以對抗海上的大風濤,脊背上輕松地背負著蓬萊島。在夕陽萬里、無所遮攔的開闊視野下,卻只能見到它高聳的華美脊背。就是翻個身還嫌東洋太小。這樣的大魚,姜太公怎么釣?
注釋
⑴雙調:宮調名,十二宮調之一。撥不斷:曲牌名。又名“續(xù)斷弦”,屬雙調宮曲調。此調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基本句式為三三七七七四,押三平韻三仄韻。
⑵神鰲:傳說中海里的大龜,事見《列子·湯問》。
⑶夯(hāng),此指扛、頂。
⑷蓬萊島:傳說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
⑸錦背:那大魚的脊背美似錦繡。
⑹太公怎釣:姜太公曾用無餌之鉤,離水三尺釣來周文王,得成功業(yè)。此處說以太公釣術之高也無法釣這大魚。
創(chuàng)作背景
王和卿生卒年不詳,此曲的創(chuàng)作時間也難以確證,只能根據(jù)王和卿與關漢卿是同時代人而推定此曲當作于元代初年。而作者在世時聲望甚高,入元不仕,可知作者作此曲時有借魚自比、借魚托志之意。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屬河北省)人,生卒年字號不詳?!朵浌聿尽妨袨?前輩名公",但各本稱呼不同,天一閣本稱為"王和卿學士",孟稱舜本卻稱他為"散人"。他與關漢卿是同時代人,而又比關漢卿早卒。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F(xiàn)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見于《太平樂府》、《陽春白雪》、《詞林摘艷》等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