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斗鵪鶉
女校尉
換步那蹤,趨前退后,側腳傍行,垂肩亸袖。若說過論茶頭,膁答板摟,入來的掩,出去的兜。子要論道兒著人,不要無拽樣順紐。
【紫花兒】打的個桶子膁特順,暗足窩妝腰,不揪拐回頭。不要那看的每側面,子弟每凝眸。非是我胡謅,上下泛前后左右瞅,過從的圓就。三鮑敲失落,五花氣從頭。
【天凈沙】平生肥馬輕裘,何須錦帶吳鉤?百歲光陰轉首,休閑生受,嘆功名似水上浮漚。
【寨兒令】得自由,莫剛求。茶余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惟蹴踘最風流。演習得踢打溫柔,施逞得解數滑熟。引腳躡龍斬眼,擔槍拐鳳搖頭。一左一右,折疊鶻勝游。
【尾】錦纏腕、葉底桃、鴛鴦叩,入腳面帶黃河逆流。斗白打賽官場,三場兒盡皆有。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chuàng)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號已齋(一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家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