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xiāng)。
大江東流去,游子日月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
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
譯文注釋
譯文
黃昏時暮色蒼茫,夕陽的光輝籠罩在我身上。
一路行程山河變換,一瞬間就在天的另一方。
只是不斷的遇到陌生人,不知何時會再見到故鄉(xiāng)。
大江浩蕩東流去,客居異鄉(xiāng)的歲月會更長。
城市中華屋高樓林立,寒冬臘月里樹木蒼蒼。
人聲鼎沸的大都市啊,歌舞升平吹拉彈唱。
無法適應這華美的都市生活,只好側身把遠山遙望。
夜幕四合鳥雀歸巢,戰(zhàn)火紛飛的中原音訊渺茫。
初升的月兒斜掛天邊,天空繁星閃爍與月爭光。
客居他鄉(xiāng)自古有之,我又何苦獨自哀愁悲傷?
注釋
翳(yì)翳:晦暗不明貌。陸機《文賦》:“理翳翳而愈伏,思軋軋其若抽?!眳窝訚ⅲ骸棒梏?,暗貌?!鄙S埽喝章鋾r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短接[》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征衣裳:此指旅人之衣。
“我行”二句:意謂一路走來經歷了千山萬水,不知不覺又到了成都這樣一個遙遠而嶄新的地方。
但:只。新人民:新地初睹之人。
未卜:沒有占卜,引申為不知,難料。
大江:指岷江。東流去:一作“從東來”。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日月:時間。一作“去日”。
曾(céng)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填:布滿。華屋:華美的屋宇。
季冬:冬季的最后一個月,農歷十二月。蒼:深青色,深綠色。
喧然:熱鬧;喧嘩。名都會:著名的城市。此指成都。
間(jiàn):夾雜。一作“奏”。笙(shēng)簧(huáng):指笙?;桑现兄善?。
信:確實。此處有“雖”字義。無與適:無處可稱心。
川梁:橋梁。南朝梁江淹《燈夜和殷長史》詩:“冰鱗不能起,水鳥望川梁。”
“鳥雀”二句:以鳥雀猶知歸巢,因興中原遼遠之歸思。
初月:新月。《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五》:“碧樓冥初月,羅綺垂新風。”
爭光:與之比試光輝?!痘茨献印ふf山訓》:“日出星不見,不能與之爭光也?!?/p>
羈旅:指客居異鄉(xiāng)的人?!吨芏Y·地官·遺人》:“野鄙之委積,以待羈旅。”鄭玄注:“羈旅,過行寄止者?!?/p>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詩,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寫的十二首紀行組詩的末篇。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一日,詩人舉家從同谷出發(fā),艱苦跋涉,終于在年底到達成都,因有此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