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樹葉飄落大雁飛向南方,北風蕭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彎彎襄水邊,遠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鄉(xiāng)的眼淚在旅途流盡,看歸來的帆在天邊徜徉。
風煙迷離渡口可在何處,茫茫江水在夕陽下蕩漾。
注釋
木落:樹木的葉子落下來。雁南度:大雁南飛。南:一作“初”。
首二句從鮑照《登黃鶴磯》“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句脫化而來。
襄(xiāng)水曲(qū):在漢水的轉(zhuǎn)彎處。襄水,漢水流經(jīng)襄陽(今屬湖北)境內(nèi)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轉(zhuǎn)彎處,即河灣。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楚云端:長江中游一帶云的盡頭。云:一作“山”。
鄉(xiāng)淚客中盡:思鄉(xiāng)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無比辛酸。
孤:一作“歸”。天際:天邊。一作“天外”。
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平海:寬廣平靜的江水。漫漫:水廣大貌。
創(chuàng)作背景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到長江下游漫游過一次,公元729年(開元十七年)至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吳越漫游。這首詩當作于漫游長江下游時期的一個秋天。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