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白茫茫的御溝水在嘩嘩流淌,宮中的美女正在打理著晨妝。
繞堤的石條路上清冷無人,拍岸的綠波散發(fā)出淡淡幽香。
別館里醒來,好像還在作夢,剛放下酒杯,又玩起曲水流觴。
京城本是我暫寄的漂泊之地,有幸結(jié)識您——才貌雙全的何郎。
注釋
泱泱:深廣的樣子。
靨黃:在面頰附近施以月形黃色粉妝,曰黃星靨,見段成式《酉陽雜俎》。
龍骨:御溝邊雕龍的石條。
鴨頭:綠色,指水。御溝有宮女洗下的脂粉,水為之香。
泛小觴:即流觴,古人斟酒于觴中,放在曲折的水中,隨水流泛,在誰的面前停下,誰就喝酒。
何郎:三國魏何晏,字平叔,南陽人,有奇才,美容貌,尚金鄉(xiāng)公主。這里借以指沈駙馬。
創(chuàng)作背景
元和七年春,當(dāng)是李賀為百奉禮郎時,賀以入宮苑同沈駙馬一起賦詩而深感榮幸便寫下了這首詩,此詩為戲作。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