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記得我們分別那日,折柳相送,依依不舍。都知道從此天各一方,再難相見,那種刻骨的傷感,比風霜雪雨更催人老去。
如今你我遠隔天涯,不知何時才能收到你的音訊。馬上就要立春,正是連夜裁制春皤準備迎春的日子,你也許沒空給我寫信吧。我的心系于你,你是否和我一樣,也在思念中煎熬,和我一樣憔悴?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shù)詞人所常用。
記綰(wǎn):盤繞打結(jié)。長條:長的木條,特指柳枝。白居易《青門柳》:“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p>
盈盈:風致姣好的樣子。銀灣:即銀河。自此:一作“從此”。
摧殘:此處指伊人的憔悴。
青雀:即青鳥,神話傳說中西王母之信使?!端囄念惥邸肪砭乓灰f題班固《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有兩青鳥如烏,俠侍王母旁?!卞\字,信箋。裁錦字,一作“傳錦字”。顧復《浣溪沙》:“青鳥不來傳錦字,瑤姬何處瑣蘭芳?忍教魂夢兩茫茫?!?/p>
玉蟲:比喻燈火。宋陸游《燕堂東偏一室夜讀書其間戲作》:“油減玉蟲暗,灰深紅獸低?!庇裣x連夜,一作“綠窗前夜”。翦(jiǎn):或為剪。旙(fān):或為幡。春幡,舊俗于立春日,或掛幡(春旗)于樹,或剪小播戴于頭上,以示迎春。
不禁:一作“愁他”。況相關:一作“夢相關”。
創(chuàng)作背景
從文中可以看出,該詞當作于詞人和戀人沈宛分別之后一年??滴醵辏?684),康熙皇帝南巡結(jié)束,詞人不得不跟隨回京,一年之后因詞人懷念沈宛而寫下了這首詞。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