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山園里一望無際的松林竹樹,和天上的白云相連接。隱居在這里,與世無爭,也該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頭的那甕白酒剛剛釀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場。
西風起了,山園里的梨、棗等果實都成熟了。一群嘴饞貪吃的小孩子,手握著長長的竹竿,偷偷地撲打著樹上的梨和棗。別叫家人去驚動了小孩子們,讓我在這兒靜靜地觀察他們天真無邪的舉動,也是一種樂趣呢。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檢校:核查。
連:連接。
足:滿足、知足。
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史記·陳丞相世家》:“里中社,平為宰,分肉甚均?!笨芍甑健吧纭比?,就要分肉,所以有“分社肉”之說。
白酒:此指田園家釀;床頭:指釀酒的糟架;初熟:謂白酒剛剛釀成。
西風:指秋風。
偷:行動瞞著別人。代指孩子斂聲屏氣、躡手躡腳、東張西望撲打棗、梨的情態(tài)。
莫:不要。旁人:家人。
閑:悠閑;看:觀察,觀看。
創(chuàng)作背景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歲的辛棄疾,因臺臣王藺的彈劾,被免掉了職務(wù)。作者不僅沒有因被迫閑居而苦惱,反倒有擺脫官場紛擾的愉悅。因此,在閑居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贊美帶湖風光、歌唱村居生活的詞篇,《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便是其中之一。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