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fēng)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蕭瑟如有聲,陽臺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綺。
蒼蒼遠(yuǎn)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
溪花笑日何年發(fā),江客聽猿幾歲聞。
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云。
譯文注釋
譯文
當(dāng)年游三峽時見過巫山,如今看見這幅屏風(fēng)畫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從前。
我心疑是天邊的巫山十二峰,飛進(jìn)您家的屏風(fēng)里邊。
寒松搖曳若有聲,依稀可見的陽臺如有深情。
棉衣瑤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當(dāng)年的熱戀也是徒然。
小小屏風(fēng)咫尺千里,青山紅崖如同錦繡燦爛。
琶蒼遠(yuǎn)視掩映著荊門,巴水上的行舟歷歷可見。
萬壑間水漫石灘,煙光里草色新鮮。
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開,江客聽猿始自哪年?
令人在畫前心胸高遠(yuǎn),我真疑心自己是在夢中遇到了神仙。
注釋
元丹丘:李白友人。太白集中有數(shù)詩贈與,可參看。坐:同“座”。巫山:在今四川巫山縣東,巴山山脈之特起處。巫山屏風(fēng),即繪有巫山的屏風(fēng)。
三峽:今四川奉節(jié)至湖北宜昌之間的長江三峽。具體所指,歷代說法不一。今以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為三峽。
巫山:《太平寰宇記》:巫山縣有巫山。盛弘之《荊州記》云:沿峽二十里有新崩灘至巫峽,因山而名也,首尾一百六十里。舊云:自三峽取蜀,數(shù)千里恒是一山,此蓋好大之言也。惟三峽七百里,兩岸連山,略無缺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所謂高山尋云,怒湍流水,絕非人境。神女廟,在峽之岸。
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無確指,后世也說法不一。
君:指元丹丘。
蕭瑟:風(fēng)聲,多形容秋風(fēng)。陽臺:今巫山縣北有陽臺山,蓋因此而名。
錦衾:錦制之被?,幭河矛幉菥幙椀呐P席?,幉?,傳說中的仙草名。寂寂:冷落寂靜。
徒:空,徒然。盈盈:美好的樣子。
咫尺:周制八寸為咫,十寸為尺。此形容距離短。高咫尺,如千里,謂畫有咫尺千里之勢也。見徐安貞《題襄陽圖》注。
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翠屏:形容峰巒排列的綠色山巖。均指畫中景物。丹崖:綺麗的崖壁。綺:華美的絲織物。
荊門: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歷歷:分明貌。泛:飄流。巴水:當(dāng)泛指巴地所經(jīng)之水,非專指巴江。
潺湲:水流貌。壑:山谷。萬壑分,萬壑分流。
氛氳,盛貌,祥氣也。
笑日:向日而笑。發(fā):開放。江客:江行之客。緬邈:思緒遙遠(yuǎn)的樣子。
創(chuàng)作背景
元丹丘是一位道士,與李白交往很密切。其寫作此詩的時間,當(dāng)在天寶中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