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
譯文
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長的滿滿的;雨過天晴之后我來到南湖。
太陽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紅又大的影子,晚風(fēng)停息綠水泛不起半點漣漪。
湖水淹沒了部分堤岸,遠(yuǎn)處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許多船舶停在那里。
在欣賞風(fēng)景的時候,我如何對付因孤獨(dú)而引起的悲涼?這樣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樂,真是可惜??!
注釋
南湖:在今江西省,指鄱陽湖南部。鄱陽湖自星子縣、甕子口以南為南湖,以北為北湖。
北客:北方來的人,詩人自指。
日沉:日落。
風(fēng)定:風(fēng)停。
沒:淹沒。閭閻(lǘ yán):里巷的門,借指人家。
船舫(fǎng):泛指船。
可憐:可惜。心賞:用心領(lǐng)略、欣賞。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白居易詩集校注》,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當(dāng)時作者任江州司馬。一日在鄱陽湖邊的亭子里賞雨后湖水有感而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yùn)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