棓酸

  • 拼音bàng suā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1.即沒食子酸。又稱五棓子酸??梢晕鍡斪訛樵?,經發(fā)酵或用酸水解制得。為無色晶體,易溶于水﹑醇和醚。具有酚及羧酸的性質。在攝影術中作顯影劑。

網絡解釋

  1. 棓酸
    1. 棓酸,讀作bànɡ suān,即沒食子酸。又稱五棓子酸,分子式CH67O5。白色或淺褐色針狀結晶或粉末。具有抗菌作用,可治療菌痢。具有收斂、止血、止瀉作用。可用作防腐劑。可制備焦性沒食子酸、藥物、墨水、媒介染料和防爆劑等。還用作顯影劑和檢測游離無機酸、二羥基丙酮、生物堿和金屬等的分析試劑。

“棓酸”單字解釋

:[bàng] 1.古同“棒”,棒子。 2.連枷,一種農具。 3.星宿名,“天棓”的簡稱。 4.根。 [pǒu] 1.舖在高低不平處的跳板。 2.古書上說的一種樹。 [bèi] 〔五~子〕同“五倍子”,五倍子蟲寄...
:1.電解質電離時所生成的正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能跟堿中和生成鹽和水,跟某些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水溶液有酸味,可使石蕊試紙變紅。如鹽酸、硫酸等。 2.像醋的氣味或...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