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báㄅㄚˊ- 拼音bá
- 注音ㄅㄚˊ
- 部首足
- 總筆畫12畫
- 部外筆畫5畫
- 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251212113544
- 筆順順序豎/橫折/橫/豎/橫/豎/提/橫/撇/橫撇/橫鉤/捺/點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8DCB
- 五筆khdc|khdy
- 倉頡rmike
- 鄭碼jixs
- 四角63147
- 異體字
“跋”字的意思
1.在山上行走:~山涉水。
2.一般寫在書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內(nèi)容大多屬于評介、鑒定、考釋之類:~語。題~。本書的~寫得很精彩。
“跋”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跋
bá ㄅㄚˊ
翻山越嶺:~涉。踩,踐踏:~前躓后(喻進退兩難)。文章或書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說明寫作經(jīng)過、資料來源等與成書有關(guān)的情況:~文。~語。序~。英語 go by foot; epilogue, colophon
法語 marcher avec peine,fouler du pied
“跋”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跋 bá
〈動〉
(1) (形聲。從足,犮( bó)聲。本義:草中行走,越山過嶺)
(2) 同本義 [climb over mountains]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傳·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則憮?!对姟む{風 ·載馳》
(3) 又如:跋援(猶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4) 扭轉(zhuǎn) [turn round]
跋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勝悲—嚴武《巴嶺答杜二見憶》
(5) 又如:跋馬(勒緊馬繩,使馬回轉(zhuǎn))
(6) 踏,踩 [stamp]
(7)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腳跟)
(8) 見“跋扈”
詞性變化
◎ 跋 bá
〈名〉
(1) 火炬,火把 [torch]。如:跋燭(快要點完的蠟燭)
(2) 通“茇”。 [草燭的]根部。泛指東西的底下部 [root;base]
燭不見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讓食不唾?!抖Y記·曲禮上》
燭盡見跋。——《聊齋志異·邵女》
(3) 文體的一種。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postscript]
后人題跋多盈巨軸矣。——《夢溪筆談》
(4) 又如:跋尾(題寫文字于書卷之后)
“跋”字的辭典解釋
陸地行走稱為「跋」。如:「跋山涉水」?!对娊?jīng)·鄘風·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jié)h·毛亨·傳:「草行曰跋,水行曰涉?!?/p>
踐踏。如:「跋胡疐尾」、「跋前疐后」。
回轉(zhuǎn)。唐·李商隱〈偶成轉(zhuǎn)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詩:「韓公堆上跋馬時,回望秦川樹如薺。」《資治通鑒·卷一九一·唐紀七·高祖武德九年》:「(建成、元吉)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乖ず ぷⅲ骸赴像R者,搖駷馬銜,偏促一轡,又以兩足搖鼓馬腹,使之回走?!?/p>名
文體名。寫于書籍、文章、字畫或碑帖等后面言簡意賅的文字稱為「跋」。跋文內(nèi)容多屬評介、鑒定或考據(jù)等性質(zhì)。
姓。如五代后梁有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