聳
sǒngㄙㄨㄥˇ- 拼音sǒng
- 注音ㄙㄨㄥˇ
- 部首耳
- 總筆畫17畫
- 部外筆畫11畫
- 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33234342134122111
- 筆順順序撇/撇/豎/撇/點/撇/點/豎/橫/撇/捺/橫/豎/豎/橫/橫/橫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8073
- 五筆twwb
- 倉頡hosj
- 鄭碼oiic
- 四角28401
- 異體字聳
“聳”字的意思
見“聳”。
“聳”字的基本解釋
● 聳
sǒng ㄙㄨㄥˇ
高起,直立:高~入雲(yún)?!??!巍!?。 驚動:~動?!寺犅劇?聾:~昧(又聾又瞎,引申爲(wèi)昏聵)。
英語 urge on; rise up; stir, excite; to raise up; lofty
法語 élever,exciter,ambitieux,sourd de naissance
“聳”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聳
聳 sǒng
〈形〉
(形聲。從耳,從聲。本義:耳聾) 同本義 [deaf]
子野聽聳, 離朱目眩?!?馬融《廣成頌》
聳,聾也…生而聾,陳、 楚、 江、 淮之間謂之聳。 荊陽之間及 山之東西雙聾者謂之聳?!斗窖浴?。 郭璞注:「言無所聞常聳耳也?!?/p>
又如:聳昧(既聾又瞎。即昏瞶)
詞性變化
◎ 聳
聳 sǒng
〈動〉
(1) 高起;矗立 [shoot high up;lofty;towering]
予觀雁蕩諸峯,皆峭拔險,上聳千尺?!?宋· 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聳人瞻仰(衆(zhòng)人聳立瞻仰);聳秀(高聳秀麗);聳出(高聳突出);聳耳(高起的耳朵;豎起耳朵);聳然(高聳貌);聳峭(高聳陡峭);聳突(高聳突起);聳幹(高挺的樹幹);聳擢(高聳突出);聳聳(豎起貌;挺立貌);聳翠(形容山巒、樹木等高聳蒼翠)
(2) 比喻出衆(zhòng),不凡 [outstanding]
又有一人,披紫裳,執(zhí)青玉,貌聳神溢,立於君左?!啤?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聳壑昂霄(矗立山谷間,高聳入雲(yún)霄。比喻超拔出衆(zhòng),出人頭地)
(3) 向上跳;向上動 [jump up;draw up suddenly]。
如:聳擢(跳躍);聳體(猶聳身)
(4) 勸勉 [advise]
教之春秋而爲(wèi)之,聳善而抑惡焉?!秶Z·楚語上》。又如:聳恿(勸說);聳勸(勸導(dǎo);警惕自勉)
(5) 通「慫」。慫恿 [instigate]。
如:聳恿(慫恿);聳臾(慫恿);聳踴(慫恿);聳惑(慫恿誘惑);聳踴(慫恿)
(6) 驚動;驚懼 [alarm;shock;alert]
聳之以行?!蹲髠鳌ふ压辍?/p>
駟氏聳?!蹲髠鳌ふ压拍辍?/p>
身聳除潔?!秶Z·周語下》
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獎⒂礤a《觀柘枝舞》
又如:危言聳聽;聳懼(恐懼。即悚懼);聳激(猶激勵);聳踴(歡騰)
常用詞組
聳拔聳動聳立聳人聽聞聳入雲(yún)霄聳身聳聽聳峙
“聳”字的辭典解釋
直立、高起。如:「聳肩」。晉·陶淵明〈和郭主簿〉詩二首之二:「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p>
獎勵、讚揚?!秶Z·楚語上》:「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唐·姚崇〈冰壺誡〉:「固當(dāng)聳廉勤之節(jié),塞貪競之門?!?/p>
驚駭、驚動。如:「聳人聽聞」、「危言聳聽」。唐·劉禹錫〈觀柘枝舞〉詩二首之二:「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p>形
耳聾、聽覺不靈敏。漢·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p>
高。南朝梁·簡文帝〈登烽火樓詩〉:「聳樓排樹出,郤堞帶江清?!鼓铣骸ど蚣s〈寒松〉詩:「梢聳振寒聲,青蔥標暮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