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
shùㄕㄨˋ-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部首立
- 總筆畫9畫
- 部外筆畫4畫
- 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筆順編碼225441431
- 筆順順序豎/豎/橫撇/橫鉤/捺/點/橫/點/撇/橫
- 統(tǒng)一碼基本區(qū) U+7AD6
- 五筆jcuf
- 倉頡leyt
- 鄭碼kdxs
- 四角27108
- 異體字竪 豎
“豎”字的意思
1.跟地面垂直的(跟“橫”相對):~井?!佟?/p>
2.從上到下的;從前到后的(跟“橫”相對):畫一條~線?!偻谝坏罍?。
3.使物體跟地面垂直:~電線桿。把柱子~起來。
4.漢字的筆畫,從上一直向下,形狀是“?!?。
5.年輕的仆人:~子。
“豎”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豎
(竪)
shù ㄕㄨˋ
直立,直立的,與“橫”相對:~立?!ㄒ环N垂直的礦井)?!??!鸲渎?。漢字筆形之一,自上往下。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與“橫”相對:~著寫。舊稱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為卑賤的:童~?!樱ǎ幔?;b.鄙賤的稱呼,如“~~不足與謀”。亦稱“豎小子”)。英語 perpendicular, vertical; erect
德語 errichten ,senkrecht, Vertikale (S)
法語 ériger,dresser,vertical
“豎”字的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豎
竪、豎 shù
〈動〉
豎,豎立也?!墩f文》
豎,立也。——《廣雅》
槐樹自拔倒豎?!逗鬂h書·靈帝紀(jì)》
(佛印)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 明· 魏學(xué)洢《核舟記》
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 三國魏· 邯鄲淳《笑林·長竿入城》
又如:豎柜(一種直立的較高的柜子,前面開門,有的裝有隔板或若干抽屜,多用來存放衣物等);豎一個目標(biāo)來向它射擊
詞性變化
◎ 豎
竪 shù
〈形〉
(1) 縱。與“橫”相反 [longitudinal;vertical]
緅色斜臨,霞文橫豎?!铣?梁簡文帝《明月山銘》
(2) 又如:豎井
(3) 短小 [short]。如:豎褐(貧民所穿的短窄粗衣)
◎ 豎
竪 shù
〈名〉
(1) 童仆 [young servant]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子之豎追之?!读凶印ふf符》
(2) 又如:豎人(童仆)
(3) 宮中供役使的小臣 [petty officers in the palace]
晉侯之豎 頭須?!蹲髠鳌べ夜哪辍?/p>
(4) 又如:豎臣(小臣);豎宦(宦官)
(5) 書法的直筆畫,從上一直向下 [vertical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
努者,中心豎畫也?!獜埣潯斗〞ㄡ尅?/p>
(6) 又如:王字是三橫一豎
(7) 童子,未成年的人 [boy]。如:豎子(小子。含貶義);豎兒(小人)
(8) 古時對人的蔑稱、賤稱 [fellow]
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史記·留侯世家》
(9) 又如:豎夫(低賤的人);豎儒(對知識分子的鄙稱;沒見識的儒生);豎褐(古代童仆或窮人所穿的粗布短衣)
(10) 對宦官的蔑稱 [eunch]
閹豎恐終為其患。——范曄《后漢書》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