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言

作者:楊鉉之撰 韓結(jié)根注
一、本書分校與注兩部分:校文附於正文下;注文別附於正文每章后面,用數(shù)目符號標明之。
二、本書傳世刻本,我所見到的有下列各種:
(一)如隱堂本誦芬室與四部叢刊三編即據(jù)之影?。ǘ﹨乾g古今逸史本(三)綠君亭本津逮祕書本即用此版併印,故與之實為一本(四)漢魏叢書本王謨刻本(五)徐毓卿本不題刻書年月觀其字體及款式大概在清朝初期(六)璜川吳氏真意堂活字本(七)照曠閣學津討源本(八)吳若準集證本(九)洛陽西華禪院重刊集證本(一0)李葆恂重刊集證本(一一)唐晏鉤沈本(一二)日本大正藏經(jīng)本(一三)四部備要重印集證本(一四)張宗祥合校本一九三0年商務印書館石印本這些本子,各有長短。據(jù)內(nèi)容分析,漢魏叢書本、徐毓卿本源出於吳琯本,學津討源本源出於綠君亭本,西華禪院本、李葆恂本、四部備要本源出於吳若準本。吳若準本雖出於如隱堂本,實際他據(jù)的是鈔本,因此與如隱堂刊本有些不同。真意堂本則出於曹炎志校舊鈔本。歸納起來,可以合為五類:一為一類,二、四、五為一類,三、七為一類,六為一類,八、九、十、十三為一類。歷來公認如隱堂本為最古最善,所以決定用它作為底本,而以吳琯本、漢魏叢書本(漢魏本實出於吳琯本,因為各校本多引以為據(jù),就不嫌重復,列在吳琯本后)、綠君亭本、真意堂本、吳若準集證本作為主要校本。其他本子如有重要異文,亦為標出。
至於唐晏鉤沈本、大正藏經(jīng)本、張宗祥合校本皆不專主一本,從各本中擇長而定。唐本有時以意定之,張本、大正藏則注異文於下,並非別有佳本可據(jù)。因之這裏僅引異文異說,其他從略。
三、校文除依據(jù)各本互勘外,其他類書或古籍中引用及與本書有關係的,亦搜輯異文,以資校助。本書因向未見宋、元舊刻,引他書異文??睌嗟皆鸀橹埂K?、正文雖有訛奪,仍舊不稍改動。其須補、須刪、須正之字,除於校文內(nèi)說明外,還用下列各種符號分別標明之,以便省覽。
(一)校字無論校誤或校異,均於所校文旁誌以黑點(

典籍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