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兵之計
- 拼音huǎn bīng zhī jì
- 注音ㄏㄨㄢˇ ㄅㄧㄥ ㄓㄧ ㄐㄧˋ
- 成語繁體緩兵之計
- 成語解釋延緩對方進攻的計策。指拖延時間,然后再想辦法。
- 成語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9回:“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
-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拖延時間,然后再想辦法
- 成語例子這樣辦不過是緩兵之計而已。
-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成語辨形計,不能寫作“技”。
- 成語正音緩,不能讀作“yuán”。
- 英語翻譯trick to gain time
- 俄語翻譯план на выигрыш во врéмени
- 其他語言<德>Verschleppungstaktik <Hinhalte,Verzǒgerungsmanǒver><法>stratagème pour retarder l'ennemi <moyen dilatoire>
- 近義詞權(quán)宜之計
- 反義詞速戰(zhàn)速決兵貴神速
詞語解釋
- [the strategy of stall of immediate attack by enemy;stratagem to gain a respite]∶使敵方延緩進軍的計策
- 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 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三國演義》
- [stalling tactics]∶后用以比喻拖延時間使局勢暫時緩和的策略
- 黑妮最后才采用了一個緩兵之計,拖到第二天再決定。——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國語詞典
- 使敵人延緩進攻的計策?!度龂萘x.第九九回》:「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比喻暫時設(shè)法拖延時間,使事態(tài)緩和的方法?!独蠚堄斡洠诙鸹亍罚骸冈S大決意要殺陶三,監(jiān)生恐鬧出事來,原為緩兵之計,告訴他有種藥水,名:『千日醉』,容易醉倒人的,并不害性命?!?/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緩兵之計
- 緩兵之計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huǎn bīng zhī jì,意思是指延緩對方進攻的計策。指拖延時間,然后再想辦法。語出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
“緩兵之計”單字解釋
之:1.往:由京~滬。君將何~? 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不得。取~不盡。操~過急。言~成理。取而代~。有過~無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稱代詞。虛用,無...
兵:1.戰(zhàn)士;軍隊:當(dāng)~?!N。 2.軍隊中的最低等級:上等~。 3.武器:~工廠。短~相接。 4.關(guān)于軍事或戰(zhàn)爭的:~書。紙上談~。...
緩:1.遲;慢:遲~?!健!粷?。 2.延緩;推遲:~辦?!?。這事~幾天再說。 3.緩和;不緊張:~沖?!?。 4.恢復(fù)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昏過去又~過來。蔫了的花,澆上水又~過...
計:1.計算:核~。共~。不~其數(shù)。數(shù)以萬~。 2.測量或計算度數(shù)、時間等的儀器:體溫~。血壓~。晴雨~。 3.主意;策略;計劃:~策。巧~。緩兵之~。眉頭一皺,~上心來。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