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子明辟
- 拼音fù zǐ míng bì
- 注音ㄈㄨˋ ㄗㄧˇ ㄇㄧㄥˊ ㄅㄧˋ
- 成語繁體復子明辟
- 成語解釋指還政或讓位。
- 成語出處《尚書·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
-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 成語例子《新唐書·裴炎傳》:“今若復子明辟,賊不討而解。”
- 成語結構聯(lián)合式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指還政或讓位。
國語詞典
- 帝王復位,重新掌權。
- 《舊唐書.卷九六.宋璟傳》:「當今復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
- 《舊唐書.卷一八七.忠義傳上.蘇安恒傳》:「何以年在耄倦,而不能復子明辟,使忠言莫進,奸佞成朋?!?/li>
網(wǎng)絡解釋
- 復子明辟
- 復子明辟是漢語詞匯,拼音fù zǐ míng bì,出自《尚書·洛誥》。
“復子明辟”單字解釋
復:1.重復:~寫?!?。 2.繁復:~姓。~葉。~音詞。 3.轉過去或轉回來:反~。往~。翻來~去。 4.回答;答復:~信。敬~。電~。 5.姓。 6.恢復:光~。收~?!??!?。 7.報...
子:1.古代指兒女,現(xiàn)專指兒子:~女?!珜O?!?。~弟(后輩人,年輕人)。 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瓜~兒?!珜?。 3.動物的卵:魚~。蠶~。 4.幼小的,小的:~雞?!蟆!?..
明:1.明亮(跟“暗”相對):~月。天~。燈火通~。 2.明白;清楚:問~。講~。分~。去向不~。 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說?!睢!珳稀!珮屢锥悖导?..
辟:[bì] 1.君主:復~。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見并授予官職:~舉(征召和薦舉)。 [pī] [辟頭](pītóu)同“劈頭”。 [pì] 1.透徹:精~。透~。 2.駁斥或排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