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平之論
- 拼音chí píng zhīlùn
- 注音ㄔㄧˊ ㄆㄧㄥˊ ㄓㄧ ㄌㄨㄣˋ
- 成語繁體持平之論
- 成語解釋持平:主持公道,沒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見。也指折中、調和的話。
- 成語出處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如是我聞二》:“先師劉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賣藥道士;佛菩薩必有,然必非今之說法禪僧?!蛊涑制街撘印!?/li>
-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形容調和折中的言論
- 成語例子此乃做書人持平之論;若是一概抹殺,便不成為恕道了。(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四回)
-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 成語辨形論,不能寫作“淪”。
- 成語正音論,不能讀作“l(fā)ún”。
- 英語翻譯unbiased view <a balanced view>
- 日語翻譯虥正(こうせい)な論議(ろんぎ)
- 近義詞不偏不倚
- 反義詞偏聽偏信一孔之見
詞語解釋
- 持平:主持公道,沒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見。也指折中、調和的話。
國語詞典
- 客觀公正的意見或評論。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神仙必有,然非今之賣藥道士;佛菩薩必有,然非今之說法禪僧。斯真千古持平之論矣?!?/li>
- 《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四回》:「此乃做書人持平之論;若是一概抹煞,便不成為恕道了?!?/li>
網絡解釋
- 持平之論
- 持平之論(拼音:chí píng zhī lùn)指的是在爭論的時候有人給出公正的意見。
“持平之論”單字解釋
之:1.往:由京~滬。君將何~? 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不得。取~不盡。操~過急。言~成理。取而代~。有過~無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稱代詞。虛用,無...
平:1.表面沒有高低凹凸,不傾斜:~坦。馬路很~。把紙鋪~了。 2.使平:~了三畝地。把溝~了種莊稼。 3.兩相比較沒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輩?!??!??!稹_@場球...
持:1.拿著;握著:~槍。 2.保守?。壕S~?!?。 3.掌握;料理:主~。勤儉~家。 4.挾制:挾~。脅~。 5.對抗:相~不下。...
論:[lùn] 1.分析和說明道理:評~。議~。 2.分析和說明道理的言論、文章或理論:輿~。社~。歷史唯物~。 3.評定;看待:~罪。相提并~。 4.介詞。按照:~堆賣?!嫻?。 [l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