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知味
- 拼音shí bù zhī wèi
- 注音ㄕㄧˊ ㄅㄨˋ ㄓㄧ ㄨㄟˋ
- 成語解釋形容心里有事,吃東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 成語出處唐·白居易《初授給遺獻(xiàn)書》:“臣所以授官已來,僅將十日;食不知味,寢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寵,但未獲粉身之所耳?!?/li>
- 成語用法作定語、狀語;用于處事
- 成語結(jié)構(gòu)緊縮式成語
-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英語翻譯eat without relish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形容心里有事,吃東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外語翻譯
- 英語:lit. to eat without tasting the food, worried or downhearted (idiom)
國語詞典
- 飲食無法辨別美味。形容憂慮煩躁或忙碌勞累的樣子。唐.白居易〈初授拾遺獻(xiàn)書〉:「臣所以授官已來,僅將十日,食不知味,寢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寵?!挂沧鳌甘巢桓饰丁埂?/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食不知味
- 食不知味,成語,出自唐·白居易《初授給遺獻(xiàn)書》,形容心里有事,吃東西也不香。
“食不知味”單字解釋
不:[bù] 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去?!??!?。~經(jīng)濟(jì)。~一定?!芎?。 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法。~規(guī)則。 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味:1.物質(zhì)所具有的能使舌頭得到某種味覺的特性:~道。滋~。甜~兒。津津有~。 2.物質(zhì)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種嗅覺的特性:氣~。香~兒。這種~兒很好聞。 3.意味;趣味:文筆...
知:[zhī] 1.曉得,明了:~道。~名(著名)?!X(有感覺而知道)。良~。~人善任。溫故~新?!y而進(jìn)?!檫_(dá)理。 2.使知道:通~。~照。 3.學(xué)識,學(xué)問:~識,求~。無~。...
食:[shí] 1.吃。特指吃飯:~肉。廢寢忘~。 2.吃的東西:面~。小雞覓~。豐衣足~。 3.供食用或調(diào)味用的:~糖。~鹽。 4.人所見到的日、月虧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現(xiàn)象:日~。月~。...